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人口學馬爾薩斯革命和適度人口的終結(第一卷)

馬爾薩斯革命和適度人口的終結(第一卷)

馬爾薩斯革命和適度人口的終結(第一卷)

定 價:¥56.00

作 者: 原華榮 著
出版社: 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人口學 社會科學 文化人類學 人口學

ISBN: 9787511109804 出版時間: 2013-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56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原華榮等編著的《馬爾薩斯革命和適度人口的終結:小人口原理(第1卷)》是“小人口”原理的第1卷,共7章(第l章~第7章)。主要內容有:《人口原理》、“馬爾薩斯迷宮”、“馬爾薩斯革命”、馬爾薩斯“變老”的“啟迪”;新馬爾薩斯主義、現(xiàn)代馬爾薩斯主義和羅馬俱樂部的歷史貢獻;適度人口的“分野”,環(huán)境、經濟適度人口流派及其“馬爾薩斯淵源”;生存之路、雙零增長、公地悲劇和穩(wěn)態(tài)經濟“均衡”的認知誤區(qū)、持續(xù)性的“規(guī)?!卑Y結、人口與環(huán)境的“間斷平衡”、土地承載力穩(wěn)定性的虛設和“適度人口”的“終結”,“恐老癥”和“人口紅利陷阱”;經濟的“阿基米德支點”、經濟與環(huán)境倒“U”形曲線關系的“幻覺”,發(fā)展安全、糧食安全、人少的優(yōu)勢和2l世紀真正的“贏家”?!恶R爾薩斯革命和適度人口的終結:小人口原理(第1卷)》可供從事倫理學、歷史學、人口學、人類學、生態(tài)學、地理學、社會學、哲學、環(huán)境保護、可持續(xù)發(fā)展和計劃生育等學科的教學、科研和相關政府部門管理人員參考,可作為高等院校本科學生、研究生通識教育的教材,也可用作公眾的高級科普讀物。

作者簡介

  原華榮,男,陜西蒲城人,1967年畢業(yè)于蘭州大學地理系。浙江大學中國西部發(fā)展研究院(環(huán)境與資源研究所)、人口與發(fā)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人口學博士學位授予權(申請)學科帶頭人,《西北人口》(雜志)創(chuàng)辦者。1980—1998年供職于蘭州大學西北人口研究所。長期從事人地關系、環(huán)境倫理、可持續(xù)發(fā)展教學和研究工作。

圖書目錄

前言
“小人口”,大問題;“大人口”,大科學
“小人口”原理的構建和全書框架
本卷提要
1 人口原理
1.1 《人口原理》
1.1.1 一條規(guī)律、兩個公理和兩個級數(shù)
1.1.2 三個命題和一個思想
1.1.3 一個核心和三點結論
1.1.4 兩種抑制、一個調節(jié)、一條對策和兩個宗旨
1.2 理性至上批判和勤勞的刺激
1.2.1 理性至上批判
1.2.2 平等制度的維持
1.2.3 “道德抑制”和勤勞的刺激
1.2.4 勤勞的刺激和反濟貧
1.3 “增殖原理”
1.3.1 “人口波動”和“馬爾薩斯種群調節(jié)器”.
1.3.2 “增殖原理”
1.3.3 “馬爾薩斯迷宮”
附錄1:理性、性欲、社會進步和人口增長
附錄2:反濟貧、“道德抑制”的“困惑”和人性、“增殖原理”解
附錄3:窮人在私有的“滿世界”中的生存權利
附錄4:達爾文和華萊士心目中的馬爾薩斯
參考文獻
2 “馬爾薩斯革命”
2.1 《人口原理》的成功
2.1.1 理論準備
2.1.2 “馬爾薩斯論爭”
2.1.3 《人口原理》的成功
2.2 “馬爾薩斯革命”
2.2.1 淵源和同道
2.2.2 “馬爾薩斯革命”
2.2.3 馬爾薩斯主義
2.3 “青年馬爾薩斯”與“老年馬爾薩斯”
2.3.1 “青年馬爾薩斯”與“老年馬爾薩斯”
2.3.2 凱恩斯:用“有效需求”替代“人口原理”
2.3.3 羅馬俱樂部:從“增長的極限”到“有機增長”
2.4 馬爾薩斯“變老”的啟迪
2.4.1 視野:層級、尺度、整體和規(guī)模
2.4.2 理論:充分說理和邏輯自洽
2.4.3觀念革命:任重而道遠
附錄1:馬爾薩斯的先驅
附錄2:費爾南德斯島上的山羊與獵狗
附錄3:人口增加是進一步增長的基礎
附錄4:馬爾薩斯成功的原因
附錄5:“人口贊美主義”
附錄6:“天地調劑之法”和“君相調劑之法”
附錄7:“天地之力窮矣!人事之權殫矣!”
參考文獻
3 “適度人口”
3.1 “適度人口”
3.1.1 “適度人口”的淵源和理論準備
3.1.2 “適度人口”的分野
3.1.3 “環(huán)境適度”流派
3.2 “經濟適度”
32.1 “最大多數(shù)人的最大收益”
3.2.2 沒有限制的資源供給
3.2.3 人口縮減與“人口冬天”
3.2.4 人口的“適度增長”
3.3 “環(huán)境適度”
3.3.1 有限性和人與自然的關系
3.3.2 “均衡”、“承載力”、“雙零增長”和“穩(wěn)態(tài)經濟”
3.3.3 人口和經濟增長
3.3.4 技術、資源替代和規(guī)??刂?br /> 附錄1:不必為遙遠的未來擔憂
附錄2:“靜止狀態(tài)”
參考文獻
4生存之路
4.1 “生存之路”
4.1.1 土地負載力方程和限制因子
4.1.2 “生態(tài)智慧”
4.1.3 生態(tài)重建和生態(tài)教育
4.1.4 控制生育
4.1.5 “漏沙將盡”
4.2 “雙零增長”
4.2.1 “世界圖景”
4.2.2 極限和指數(shù)增長
4.2.3 時滯、侵蝕和系統(tǒng)崩潰
4.2.4 “平衡社會”:平等和可持續(xù)
4.2.5 “雙零增長”
4.3 “生活在極限之內”
4.3.1 承載能力
4j3.2 “公地的悲劇”
4.3.3 “飛船經濟學”和“零一和游戲”
4.3.4 人口零增長
4.4 “穩(wěn)態(tài)經濟”
4.4.1 經濟觀、倫理觀和發(fā)展觀
4.4.2 “穩(wěn)態(tài)經濟”
4.4.3 “最佳規(guī)?!?br /> 4.4.4 國民賬戶的改進和替代
4.4.5 投資自然資本
4.4.6 國家化定位
附錄1:技術、市場并不能避免人類系統(tǒng)的崩潰
參考文獻
5 土地承載力
5.1 土地承載力
5.1.1 概念和思想淵源
5.1.2 指導思想和規(guī)定
5.1.3 理論和實踐問題
5.2 生態(tài)/環(huán)境穩(wěn)定性
5.2.1 生態(tài)/環(huán)境穩(wěn)定性
5.2.2 土地承載力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穩(wěn)定性
5.2.3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產出、支持力和穩(wěn)定性
5.2.4. “自承載”、“自強化”的自然承載力
5.2.5 “他承載”、“自削弱”的人類承載力
5.3 人口與環(huán)境的“間斷平衡”
5.3.1 “終極圖景”和“階段性圖景”
5.3.2 人口與環(huán)境的“間斷平衡”
5.3.3 歷史生物/環(huán)境因子
5.4 “臨界土地承載力”
5.4.1 土地承載力的價值負荷
5.4.2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
5.4.3 “極限”:“臨界點”還是“不可逆退化點”
5.4.4 危險的游戲:尋找不把駱駝脊梁骨壓折的“最后一根稻草”
5.4.5 “臨界土地承載力”
附錄1:“環(huán)境沖擊量”、“安全邊際”和“生態(tài)足跡”
附錄2:自然系統(tǒng)與人類系統(tǒng)
附錄3:日本——一個不可仿效的特例
附錄4:地球的土地承載力
參考文獻
6 “適度人口”的“終結”
6.1 趨向崩潰的循環(huán)
6.1.1 沒有限制的增長
6.1.2 趨向崩潰的循環(huán)
6.2 “均衡”:“環(huán)境適度”的認知誤區(qū)
6.2.1 持續(xù)性的癥結:“規(guī)?!倍恰熬狻?br /> 6.2.2 “均衡”:“環(huán)境適度”的認知誤區(qū)
6.3 “環(huán)境適度”與“小人口”
6.3.1 “環(huán)境適度”與“經濟適度”
6.3.2 “環(huán)境適度”與“小人口”
6.4 “恐老癥”和“人口紅利陷阱”
6.4.1 “人口紅利陷阱”
6.4.2 “恐老癥”:一個更令人擔憂的問題
6.5 “老齡化并非衰亡”
6.5.1 必然的趨勢,理性的抉擇
6.5.2 “老齡化并非衰亡”
附錄1:“局部崩潰”還是“總體崩潰”
附錄2:“盛世危機”能夠避免嗎?
附錄3:人口結構變化與中國經濟
附錄4:衰老的內在尺度與外在尺度
附錄5:“理性決策”的“合成謬誤”
參考文獻
7 發(fā)展安全
7.1 發(fā)展安全
7.1.1 發(fā)展安全
7.1.2 人口與資源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
7.2 糧食安全
7.2.1 糧食安全
7.2.2 中國的全球變化和糧食安全
7.2.3 生物能源:“環(huán)保噩夢”和對糧食安全的威脅
7.3 經濟的“阿基米德支點”
7.3.1 “人與雞”和“鷹與雞”
7.3.2 經濟的“阿基米德支點”:“人造資本”還是自然資源
7.3.3 虛假的幻覺:經濟與環(huán)境的倒“u”形曲線關系
7.4 誰是21世紀真正的贏家
7.4.1 人少的優(yōu)勢
7.4.2 誰是2l世紀真正的贏家?
附錄1:人口安全
附錄2:人口的“基本需求效應”
附錄3:俄羅斯的“強勢崛起”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