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中國專門史多元視閾中的河湟:族群互動、文化認同與地緣關系

多元視閾中的河湟:族群互動、文化認同與地緣關系

多元視閾中的河湟:族群互動、文化認同與地緣關系

定 價:¥85.00

作 者: 馬建春 著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歷史 中國史 中國通史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9745106 出版時間: 2013-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393 字數:  

內容簡介

  河湟地區(qū),一個有人類活動以來即屬多族群生息、繁衍的區(qū)域,是中國十分重要的地緣多元性典型區(qū)域之一。馬建春編著的《多元視閾中的河湟:族群互動文化認同與地緣關系》運用歷史學、人類學理論方法,將河湟地區(qū)古今族群置于一個整體文化范圍,從地域多元化的生成、社會組織的多樣、族群交融的歷程、生態(tài)經濟鏈的形成、族際語言的借用,以及區(qū)域宗教結構、民俗形態(tài)、內部互動機制等方面,對區(qū)域內由此引發(fā)的多重認同與文化差異進行了系統(tǒng)探討?!抖嘣曢撝械暮愉遥鹤迦夯游幕J同與地緣關系》中反映了河湟區(qū)域多族群社會文化風貌,揭示了其文化特質以及對地緣內部族群的深遠影響。

作者簡介

暫缺《多元視閾中的河湟:族群互動、文化認同與地緣關系》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河湟地域的“邊緣”意義和象征
一 華夏視閾下的河湟
二 “中心”與“邊緣”之釋讀
三 多元結構與地緣特征
第二章 “河湟”:區(qū)域空間與文化符號
一 時空概念:眾說歧出的“河湟”
二 多元表象:地緣文化屬性
三 物化象征:區(qū)域符號的多重呈現
第三章 族群多元的生成及歷史建構
一 多元族群結構:“與生俱來”的特征
二 地域政治建構:部族政權與地方割據
三 亂世流移:族群人口之外徙
第四章 地緣組織的多樣結構
一 部族制:持久的組織形式
二 土司制:地方統(tǒng)治的重要補充
三 郡縣衛(wèi)所:國家權力的地方介入
四 僧綱、鄉(xiāng)約與族群控制
第五章 族群交融歷程:重構與整合
一 政治強勢下的族群重構與衍化
二 文化重組與族群整合
第六章 族群經濟類型與區(qū)域經濟鏈
一 以牧為生:草原經濟類型的延續(xù)
二 農耕為本:區(qū)域主要經濟形態(tài)
三 手工副業(yè):農牧生民的輔助經濟
四 市鎮(zhèn)與馬幫:區(qū)域經濟鏈之重要環(huán)節(jié)
第七章 語言形態(tài)與族群交流
一 多語族形態(tài)的生成與聯(lián)系
二 漢語方言與族群語言的互補
三 族際語言的互動與借用
第八章 宗教多元結構與族群分類
一 安多黃教“圣地”中心
二 藏傳佛教族際信仰認同
三 中國“小麥加”——河州
四 穆斯林諸族群的相互認同
五 河湟“番地”的觀音、老君與城隍
六 “西番”“回夷”與漢人廟會
第九章 河湟地緣民俗形態(tài)的“同”與“異”
一 鄉(xiāng)緣風土:民俗形態(tài)的區(qū)域輻射
二 族際差異:“相鄰不同俗”
三 族內異同:“同族不同風”
第十章 區(qū)域內部互動機制:社會與文化塑造
一 社會互動與文化要素
二 族群中心與外圍的關系
三 族群文化的內部層次和主支關系
第十一章 地緣族群構成之文化解讀
一 基本條件:文化整合
二 重要基礎:語言特征
三 族群認同之強化:聚居格局
四 族群發(fā)展之常態(tài):族際融合
五 河湟族群構成的啟示與思考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索引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