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捕捉中國夢 像世界展示
第一輯
從“科技奇觀”到“人文奇觀”
文化與電影
文化保護與觀眾需求
文化保護與自由貿易
文化保護與市場份額
電影的社會效益
電影的“獨立”窘迫
電影要聰明
西方視野中的“赤壁”
功夫夢,中國夢?
中國·木蘭
杰特李的無所畏懼
功夫 + 熊貓
功夫之“亂”
惡搞!惡搞!
好萊塢的麥城
第二輯
酒香更怕巷子深
分期付款的觀眾
致敬與抄襲
改頭換面的“鐵猴子”
遲暮“英雄”
好萊塢眼中的外國電影
“外語片”亂談
無形的“鐵幕”
電影是做大的
法國電影的海外推廣
英國電影的海外弄潮兒
關于“泰坦尼克”的斷想
重口味的“戰(zhàn)爭之花”
關于市場份額
借故事賺票房
把電影做成土特產
第三輯
《英雄》狂想曲
讓子彈飛一會兒
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小有小的活法
《阿凡達》的票房啟示
美國的“主旋律”
俠之大者:三個掙錢的“男人”
好萊塢傳統(tǒng)的回歸
賺“上帝”的錢
《阿凡達》的“中國市場”含義
關于“泰坦尼克”最早的商業(yè)開發(fā)
第四輯
“后”電影之誤
3D蜜月:汝今能持否?
3D蜜月2:風順月不明
3D蜜月3:暗黑無亮彩
3D蜜月4:病樹苦爭春
3D蜜月5:二三其得乎?
3D蜜月6:前緣何再續(xù)?
3D蜜月7:星球再大戰(zhàn)
3D蜜月8:沉舟又起航
3D蜜月9:河西復獅吼
3D蜜月10:美女與野獸
第五輯
好萊塢明星為何不拍廣告?
明星就是一種商品
明星原本也是產品
明星也是人
好萊塢向明星宣戰(zhàn)
牛人遇到牛人:好萊塢的實力博弈
道德棋盤上的商業(yè)棋子
他山的錢
零成本拍大片
在異國政府樹上“搖錢”
錢從不睡覺
錢從哪里來?
獨立影片融資
第六輯
電影的價值取向
電影的藝術反諷
電影要尊重錢
電影要胸懷市場
電影的另類市場
另類市場的另類觀眾
另類市場的另類電影
“以小搏大”只是個傳說
第七輯
誰對影片負責?
劇本就是拿來賣的
影片的總設計師
產業(yè)的建筑材料
制片人與經紀人
制片人與制片廠
制片人與獨立公司
制片人與籌拍
制片人與拍攝
制片人與導演
制片人與后期制作
制片人與發(fā)行宣傳
第八輯
盜版汪洋中的諾亞方舟
救救孩子?
外景無價,生財有道
好萊塢的行業(yè)規(guī)范
工會的規(guī)范作用
靠電影養(yǎng)活的產業(yè)
麥田的守望者
影評與牌坊
Avatar“被阿凡達”了
《通天塔》:人類隔閡的終極句點
關于電影類型的雜感
關于類型界定的雜談
關于類型定位的雜議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