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和沙塵污染天氣氣溶膠單顆粒研究(中英雙語版)》分析了中國北方的灰霾、亞洲沙塵暴和霧等極端污染天氣條件下的氣溶膠單顆粒的特性,以揭示不同類型單個顆粒物的粒度、混合狀態(tài)、大氣化學組分,以及不同類型氣溶膠在不同粒度上的豐度;并采用電子衍射理論以確定氣溶膠顆粒的晶體類型。研究表明,區(qū)域性灰霾天氣條件下,粒度小于10μm的氣溶膠顆粒類型包括;礦物、煙塵、飛灰、有機物、金屬(富Fe和含Zn)顆粒和復雜的二次氣溶膠顆粒(Ca-S、富K和富S)。根據(jù)氣團的反軌跡分析與衛(wèi)星探測的火勢圖顯示,灰霾天氣期間到達北京上空的氣團幾乎都來自于北京的南和東南部,并且經過農業(yè)桔桿燃燒區(qū)域和重工業(yè)省份。通過沙塵暴氣溶膠顆粒研究發(fā)現(xiàn),56-64%的沙塵顆粒內部含有混合硫酸鹽,其中,細顆粒內的混合硫的含量高于粗顆粒的。在灰霾天氣條件下,礦物顆粒表面覆蓋一層硝酸鹽,它們的形成與礦物顆粒中堿性組分密切相關。在霧天氣條件下,S/Ca的比值高達非霧時的8倍以上。另外,北京市大氣中氣溶膠顆粒普遍混含有機物,這些顆粒態(tài)有機物的形成與無機顆粒成分和吸濕性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