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緒論 西南民族教育文化研究的立足點
一、人與文化
二、人類文化的形態(tài)發(fā)生
三、全球化與多元化的科學之根
四、民族教育文化的原生態(tài)
第一章 理論與方法綜述
一、文化研究理論
二、教育人類學與田野方法
三、理論與實踐的本土化思考
第二章 科學前沿方法論與民族文化研究
一、經典研究范式的局限性
二、教育人類學視角下的科學前沿方法論
三、科學哲學與民族和諧社會的基礎建構
第三章 人類學研究的新視角
一、人是復雜適應系統(tǒng)
二、適應性與圖式
三、非特定性與人的發(fā)展
第四章 文化生態(tài)的自組織原理
一、白組織原理
二、生態(tài)自組織與精神文化
三、文化生態(tài)
第五章 新文化觀
一、中西文化概念
二、基于科學哲學的新文化觀
三、文化生命
四、文化生命的載體
第六章 文化與教育的關系
一、從詞源看文化與教育關系
二、教育在文化傳承與變遷中的作用
三、教育對文化的選擇
第七章 西南民族教育文化研究概況
一、田野工作網點
二、主要研究成果
三、研究述評
第八章 西南民族基礎教育價值定位及現(xiàn)實路徑
一、民族基礎教育的價值取向
二、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
三、民族基礎教育改革路向
第九章 西南民族藝術文化的教育意蘊
一、大樂與天地同和
二、視覺藝術的自然本色
三、傳統(tǒng)藝術對民族和諧社會建設的意義
第十章 民族智力資源開發(fā)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一、智力資源的意義闡釋
二、智力資源的民族性特征
三、民族智力資源開發(fā)面臨的困境
四、民族智力資源開發(fā)的現(xiàn)實路徑
五、民族文化進校園的田野考察
第十一章 民族文化嬗變與教育文化選擇
一、“槍手部落”與森林情結
二、鼓社祭的前世今生
三、仡伶的時代變奏
四、教育人類學思考
第十二章 公民教育與民族和諧社會建設
一、民族地區(qū)發(fā)展呼喚新的精神文明
二、民族社會公民教育的價值定位
三、民族地區(qū)公民教育路徑思考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