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興亡史》具有的重要學術價值和現(xiàn)實、理論意義,體現(xiàn)了我國日本史學術界對日本歷史的研究有了新的深入和拓展,也標志著我國日本史研究水平又有了新的提升,怎能不令人欣喜。婁貴書專著的《日本武士興亡史》三編,共十六章,前有引論,后有余論,40余萬字。第一編闡述了日本武士興起的歷史足跡:其起源、產生、演變的歷程和作為一個階級衰亡的過程。第二編從對武家政權——三個幕府的軍事統(tǒng)治,以及政治、經濟等各項制度的歷史再現(xiàn),深刻說明了日本武士政權產生、演變的原因、特點及其作用、影響。第三編集中對武士道作了鞭辟人里的論述。不僅對武士道的形成發(fā)展及作用影響作了歸納、概括,而且具體闡述、分析了武士道的名稱、起源、類別、德目及理想價值。在引論中準確概述了中外學術界對武士、武士道問題的研究史,說明了這一研究的重要學術價值和理論意義。在余論中則圍繞武士、武士道與日本社會的關系,闡述了武士與大和民族、幕府與資產階級政權、武士道與日本文化這三個重要兩極的關系及其互動?!度毡疚涫颗d亡史》是一部專門著作,但又不完全是敘述性的史書。而是以武士縱向發(fā)展的歷史順序為主線,與以武士專題研究橫向結合的闡述方式架構成的華章。以實求名,如書名改為“日本武士興亡研究”可二是《日本武士興亡史》有新的視角。作者既注意了普遍性,又從對特殊性角度的具體考察人手,著重深人探索日本尚武、尚武精神的由來和發(fā)展。著眼于闡述武士、武士道與軍國主義及其流毒的關連;著重闡述了當代日本民族文化傳統(tǒng)中的倫理文化遺產的兩重性。三是新意多多,隨處可見。如《日本武士興亡史》對武家政治的闡述,大不同于專論武士的著作(日本的不少著作就是如此),而是有開闊的視野和深人的分析,關注其與日本社會、經濟、文化的互動關系;《日本武士興亡史》對武士、武士道在日本國內外、集團內外奉行不同的雙重標準及其顯示出的道德標準的相對性、矛盾性的分析論證,更是大別于日本的不少相關著作,確實應該圈點;《日本武士興亡史》對武士、武士道是日本雙刃劍文化的敘述、論證和分析,十分精彩,等等。四是《日本武士興亡史》運用了多學科的研究方法,《日本武士興亡史》以歷史學、社會學理論、方法為主,也廣泛運用了經濟學、文化學、民族學和倫理學的理論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