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戲曲研究
關于昆曲《霓裳新詠譜》的兩種抄本
《牡丹亭》傳奇現存明清版本敘錄
從《搜山、打車》身段譜探抉昆劇表演的“乾、嘉傳統(tǒng)”
魏長生晉京所唱何腔
近代戲曲研究
徐筱汀對京劇之貢獻
清末民國年問粵劇改良的啟迪
戲曲文化研究
男唱女聲:樂籍制度解體之后的特殊現象
——由榆林小曲引發(fā)的相關思考
《還魂記》古俗考
地方戲研究
從贛粵地區(qū)傳到臺灣的采茶戲
江西廣昌孟戲探析
雁北耍孩兒戲的遠源
古老而獨特的戲曲奇葩
——耍孩兒論
“黃梅小戲”科諢藝術的語言策略和方式
見微知著彰往昭來
——東至“文南詞”的興衰
目連戲研究
宋元民間目連戲的另一種形態(tài)
——泉州傀儡戲《目連救母》的文化闡釋及形成年代考論
徽州目連戲的形成及文化釋讀
戲曲理論
魯迅戲曲思想的人民性及其啟示
家庭:作為戲曲的核心表現域
從文本到舞臺
——徐慕云戲曲本體論芻議
比較戲劇
儺禮對韓國假面劇(面具戲)的影響
我國藏戲與西方戲劇的比較研究
瓊劇在馬來西亞的流傳和發(fā)展
當代學人
半個多世紀的學術情懷
——記鄧紹基先生的元雜劇研究
黃天驥先生的學術研究
學術動態(tài)
《昆曲藝術大典》主編會議綜述
山西長治賽社與樂戶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2006中國·遂昌湯顯祖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傳統(tǒng)經典的青春再現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文化現象研討會綜述
第三屆中國昆劇藝術節(jié)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