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斯大林的選擇(上)
新中國和蘇聯的結盟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理所當然,斯大林最初的選擇是什么?
第二章 斯大林的選擇(下)
“二戰(zhàn)”后,斯大林第一選擇的中國盟友為什么不是中國共產黨?1949年的中蘇關系到底透露出了怎樣耐人尋味的訊息?
第三章 交鋒莫斯科(上)
1949年12月,毛澤東首次訪蘇遭到斯大林冷遇,他是如何抓住機遇成功打破談判僵局的?
第四章 交鋒莫斯科(下)
面對周恩來遞交的新草案,斯大林將如何應對?他最終會放棄蘇聯在遠東的利益嗎?
第五章 歃血為盟(上)
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毛澤東曾兩次要求入朝部隊暫停行動,是什么原因讓毛澤東再三猶豫?
第六章 歃血為盟(下)
在軍事上沒有必勝的把握,中國國內經濟又面臨重重困難的時候,毛澤東為什么會力排眾議,堅持出兵抗美援朝呢?
第七章 親密同志(上)
在蘇共20大上,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將矛頭直指斯大林,這會給中蘇關系帶來怎樣的命運?
第八章 親密同志(下)
面對蘇共黨史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的重大事件,新中國的領導人將如何應對?
第九章 獨領風騷(上)
周恩來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訪蘇受到了熱烈歡迎,毛澤東在幕后扮演了什么角色?他如何看待斯大林問題?
第十章 獨領風騷(下)
毛澤東在莫斯科會議上語驚四座,蜜月期的中蘇關系為何產生了裂痕?
第十一章 山雨欲來(上)
1958年的共同艦隊事件引發(fā)中蘇摩擦不斷,《聯合公報》為何引發(fā)了軒然大波?
第十二章 山雨欲來(下)
蘇聯片面終止了《國防新技術協定》,導致中蘇矛盾步步升級,赫魯曉夫高調訪美,又將給中蘇之間帶來怎樣的危機?
第十三章 分庭抗禮
曾經親密無間的“蘇聯老大哥”為何突然翻臉無情、背信棄義了呢9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這對有著十幾年親密情誼的兄弟國家走到了如此境地?
第十四章 蘑菇云下
毛澤東幽默地說:“是我們的原子彈把赫魯曉夫轟下了臺,但我們應該給赫魯曉夫頒一個大勛章,因為是他讓我們自力更生!”
第十五章 兵戎相見
面對蘇共政權的更迭,中共中央將如何應對?博列日涅夫的上臺將給日益惡化的中蘇關系帶來怎樣的轉機?
第十六章 危機之下
珍寶島沖突爆發(fā)后,蘇聯領導層反應強烈。以蘇聯國防部長格列奇科為首的軍方強硬派狂言,要“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威脅”,把中國打回到“青銅時代”。如果蘇聯對中國實行核打擊,美國將會采取何種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