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0.1 本書所涉及的研究對象及其界定
0.2 本書選擇的依據和理由
0.3 文獻綜述
第1章 金融消費者保護概述
1.1 金融消費者定義
1.1.1 一般消費者的界定
1.1.2 金融消費者的界定
1.1.3 存在爭議的問題
1.1.4 金融消費者定義模式
1.2 金融消費者保護的理論基礎和現(xiàn)實需要
1.2.1 一般消費者保護的理論基礎
1.2.2 金融消費者保護的理論基礎
1.2.3 金融消費者保護的現(xiàn)實需要
1.3 金融消費者保護框架
1.3.1 金融監(jiān)管是保護基礎
1.3.2 金融消費者權利是保護內容
1.4 本章小結
第2章 金融消費者保護監(jiān)管體系
2.1 次貸危機帶來的監(jiān)管模式思考
2.1.1 次貸危機中暴露的問題
2.1.2 金融監(jiān)管體制安排的理論模式
2.1.3 美國監(jiān)管模式的制度性缺陷及改革
2.2 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的設置和職權
2.2.1 機構設置
2.2.2 監(jiān)管職權
2.2.3 監(jiān)管機構獨立性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金融消費者知情權保護
3.1 金融消費者知情權保護的理論基礎和意義
3.1.1 信息是消費者選擇金融商品和服務的基礎
3.1.2 金融市場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
3.1.3 加強消費者知情權保護的現(xiàn)實需求
3.1.4 消費者知情權保護的標準
3.2 機構信息披露
3.2.1 機構信息的相關界定
3.2.2 機構信息的重要性
3.2.3 針對消費者的機構信息披露
3.3 產品信息披露
3.3.1 重要事項披露
3.3.2 信息披露標準化
3.3.3 信用卡的信息披露
3.3.4 抵押貸款信息披露
3.3.5 不應納入披露范圍的信息
3.3.6 消費者行為對信息披露的影響
3.4 受教育權對知情權的補充
3.4.1 受教育權基本問題探討
3.4.2 金融教育的重要性
3.4.3 金融教育具體實踐
3.4.4 金融教育的局限性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金融隱私權保護
4.1 金融隱私權的基本理論
4.1.1 隱私權的歷史
4.1.2 隱私權的發(fā)展
4.1.3 金融隱私權
4.2 銀行的保密義務
4.2.1 銀行保密義務的淵源
4.2.2 銀行保密義務的內容
4.3 銀行保密義務的例外
4.3.1 例外的基本類型
4.3.2 對例外的限制
4.4 金融集團的金融隱私權保護
4.4.1 金融集團的客戶金融隱私保護的必要性
4.4.2 目前的主要實踐
4.5 金融隱私權保護的國際合作
4.5.1 各國及地區(qū)立法的不同造成沖突
4.5.2 金融數據國際保護的現(xiàn)有機制
4.6 本章小結
第5章 金融消費者救濟制度
5.1 金融消費者救濟制度的價值和意義
5.2 傳統(tǒng)的救濟制度
5.2.1 救濟制度概述
5.2.2 訴訟救濟制度
5.2.3 監(jiān)管機構的救濟制度
5.2.4 ADR
5.2.5 調解
5.3 金融巡視制度
5.3.1 金融巡視制度的概述和優(yōu)勢
5.3.2 金融巡視制度的具體內容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構建中國金融消費者保護制度
6.1 侵害消費者現(xiàn)象普遍存在
6.1.1 金融機構濫用自身優(yōu)勢地位
6.1.2 在格式合同中大量設置對消費者不利的條款
6.1.3 金融機構對產品的說明不實
6.1.4 不當勸誘問題嚴重
6.2 法律法規(guī)的不足及完善
6.2.1 現(xiàn)存的問題
6.2.2 完善的途徑
6.3 監(jiān)管機制的缺陷及完善
6.3.1 我國監(jiān)管機制存在的缺陷
6.3.2 改革建議
6.4 信息披露和金融教育問題及完善
6.4.1 信息披露
6.4.2 金融教育
6.5 我國構建金融隱私權保護制度的完善
6.5.1 當前存在的問題
6.5.2 完善建議
6.6 投訴機制的欠缺與完善
6.7 本章小結
結 論
參考文獻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