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現(xiàn)存7篇,主要記載了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及其哲學倫理、教育思想等。孟子大力宣揚孔子學說,把孔子的“仁學”思想發(fā)展為“仁政”學說,他還提出“性善論”,作為“仁政”學說的理論基礎;他主張法堯舜,制井田,提倡“尚賢”、“薄賦”、行“王道”;在君民關系上,他主張“民貴君輕”?!靶邪倮镎撸胗诰攀?、“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千古名句,激發(fā)了我們智慧的火花。本書是繼《論語》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經典,記述了孟軻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記述了孟軻主張仁義、反對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主義思想。全書語言生動,比喻深刻,論證有力,文章氣勢雄偉,在我國歷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盾髯印窞閼?zhàn)國時人荀況所著,是一部闡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荀況,即為荀子,是戰(zhàn)國時代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他創(chuàng)立了被稱為“孫氏之儒”的儒家支派,與以“孔儒正宗”自居的“思孟一派”相對立。其實無論茍子、孟子,他們的思想都是在孔子的儒家思想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形成的,是對孔儒之道改造升華的產物。《荀子》以孔子“仁”的思想為核心,重視“禮”,重視人為的努力,重視圣人對世人的教化,并反對神秘主義,反對墨家的鬼神之說,這些都是在幾千年的封建統(tǒng)治中,被統(tǒng)治者掩蓋的儒家思想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