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史》的編撰工作,是從1975年開始的。當時的想法是寫三部通史:一部小型的,二十萬字;一部中型的,二百萬字;一部大型的,六百萬字。后來,中型本有了二百五十多萬字的草稿,因具體的困難,沒有把工作繼續(xù)下去。小型本,即《中國通史綱要》,于1980年6月完稿,約三十萬字,同年11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后來又由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本、日文本、西班牙文本。大型本,即本書,于1979年開始工作。1983年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會議上定為重點科研項目。同年10月,邀請有關兄弟單位的專家成立編輯委員會,由北京師范大學報請教育部備案。據目前進行情況來看,全書大約要有一千二百萬字,1988年開始出書,如工作做得好,可望三年內全部完成?!吨袊ㄊ贰繁緯彩?,二十二冊。第一卷,導論,論述與中國史有關的一些重要問題。第二卷,遠古時代,從考古資料探索原始社會的狀況。第三卷,上古時代,主要論述有文字記載以來到秦滅六國時的歷史。第四卷至第十卷,中古時代,論述自秦漢至鴉片戰(zhàn)爭前的歷史。中古時代的歷史分為四個時期,每一時期中又有小的分期和不同的發(fā)展階段。第十一、十二卷,近代,論述自鴉片戰(zhàn)爭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歷史。在體例上,除第一卷、第二卷按照具體情況另作處理外,各卷都分為序說、絳述、典志、傳記四個部分。在內容上,要求在“通”字上下功夫,重視各種社會現象的內在聯(lián)系,重視貫通古今的發(fā)展規(guī)律。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但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中國通史》本卷只講述一些我們感到興趣的問題,不能對中國歷史作理論上齣全面分析。1981年6月,我們在《史學史研究》第二期上發(fā)表了導論的提綱,提出了中國歷史的十二個方面三百四十六個問題,涉及面相當廣泛,但在短時期內不能對這些問題都進行研究,經過反復討論,擬定了現在這樣的內容。1981年的提綱,我們認為仍值得參考,現作為附錄,附在本卷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