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軟件與程序設計JAVA及其相關Java應用架構設計:模塊化模式與OSGi

Java應用架構設計:模塊化模式與OSGi

Java應用架構設計:模塊化模式與OSGi

定 價:¥69.00

作 者: (美)Kirk Knoernschild 著,張衛(wèi)濱 譯
出版社: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Java Java Script J2EE 程序設計 計算機/網絡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11437680 出版時間: 2013-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84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Java應用架構設計:模塊化模式與OSGi》中文簡體字版由Pearson Education(培生教育出版集團)授權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包括中國臺灣地區(qū)和中國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獨家出版發(fā)行。未經出版者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抄襲、復制或節(jié)錄本書中的任何部分。本書封底貼有Pearson Education(培生教育出版集團)激光防偽標簽,無標簽者不得銷售。《Java應用架構設計:模塊化模式與OSGi》由全球資深專家撰寫,世界級軟件開發(fā)大師Robert C. Martin與Peter Kriens作序推薦。書中揭示了模塊化的重要性,如何實現(xiàn)模塊化,以及如何使用OSGi實現(xiàn)模塊化架構?!禞ava應用架構設計:模塊化模式與OSGi》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7章)描述了需要模塊化的理由。在這里,你將會看到模塊化在設計軟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與此同時還會學習到為什么需要設計模塊化的軟件。第二部分(第8~12章)介紹了18個模式,這些模式會幫助你設計更為模塊化的軟件。第三部分(第13~17章)引入了OSGi,然后闡述了如何使用本書中的模式來設計軟件系統(tǒng)并充分發(fā)揮模塊化平臺的優(yōu)勢,并使用代碼樣例論證了我們的觀點。

作者簡介

  Kirk Knoernschild,資深軟件開發(fā)專家,系統(tǒng)架構師,軟件開發(fā)項目經理,敏捷教練,軟件開發(fā)咨詢師。精通Java、OSGi、敏捷方法、系統(tǒng)架構等,擁有豐富的軟件開發(fā)經驗,擔任過軟件開發(fā)團隊中的多個職位。同時他還是一位積極的開源社區(qū)貢獻者,發(fā)表了大量經典文章,廣受讀者好評。曾受邀參與國際大型軟件開發(fā)會議并發(fā)表演講。著有《Java Design: Objects, UML, and Process》,合著有《No Fluff Just Stuff 2006 Anthology》。他曾培訓和指導過成千上萬的軟件開發(fā)人員,討論的主題涵蓋Java/J2EE、建模、軟件架構與設計、基于組件的開發(fā)、面向服務架構以及軟件過程等。譯者簡介張衛(wèi)濱,資深軟件開發(fā)專家,精通Java語言,對Java開源框架有較深入的研究。目前主要從事企業(yè)級軟件的開發(fā),擁有豐富的軟件開發(fā)經驗。熟悉Spring、Hibernate以及Eclipse等開源產品,對Web前端技術有一定的研究,熟悉相關技術以及dojo、jQuery、ExtJS等框架。技術社區(qū)的積極實踐者,曾參與技術新聞和文章的翻譯工作,已出版譯著有《Spring實戰(zhàn)(第3版)》。

圖書目錄

本書贊譽
譯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模塊化的理由
第1章 模塊定義 
1.1 定義模塊 
1.1.1 可部署 
1.1.2 可管理 
1.1.3 可測試 
1.1.4 原生可重用 
1.1.5 可組合 
1.1.6 無狀態(tài) 
1.2 軟件模塊的簡潔定義 
1.3 結論 
第2章 模塊化的兩個方面 
2.1 運行時模型 
2.2 開發(fā)模型 
2.2.1 編程模型 
2.2.2 設計范式 
2.3 模塊化現(xiàn)狀 
2.4 結論 
第3章 架構與模塊化 
3.1 定義架構 
3.2 關于軟件架構的一個故事 
3.2.1 象牙塔 
3.2.2 烏龜和塔 
3.3 架構的目標 
3.3.1 悖論 
3.3.2 消除架構 
3.4 模塊化:被忽視的部分 
3.5 回答我們的問題 
3.6 結論 
3.7 參考文獻 
第4章 征服復雜性 
4.1 企業(yè)級復雜性 
4.2 技術債 
4.3 設計腐化 
4.3.1 干擾可維護性 
4.3.2 阻止可擴展性 
4.3.3 抑制可重用性 
4.3.4 限制可測試性 
4.3.5 妨礙集成 
4.3.6 阻礙理解 
4.4 循環(huán)依賴 
4.4.1 循環(huán)類型 
4.4.2 悄然引入的循環(huán) 
4.4.3 管理循環(huán) 
4.4.4 循環(huán)總是不好的嗎 
4.5 結合點、模塊和SOLID 
4.6 管理復雜性 
4.7 模塊化的益處 
4.8 結論 
4.9 參考文獻 
第5章 實現(xiàn)重用 
5.1 可用重用悖論 
5.2 關于重用的免責聲明 
5.2.1 粒度 
5.2.2 重量級 
5.3 重用還是可用 
5.4 模塊化權衡 
5.5 模塊化設計 
5.6 結論 
5.7 參考文獻 
第6章 模塊化與SOA 
6.1 重新審視“自上而下” 
6.2 粒度——架構師的強大對手 
6.2.1 現(xiàn)實世界的一個例子 
6.2.2 提升一個等級 
6.2.3 另一個維度 
6.2.4 全景圖 
6.2.5 服務樣例 
6.3 另一個視圖 
6.4 結論 
第7章 參考實現(xiàn) 
7.1 為什么不用OSGi 
7.2 這個練習的背景:構建系統(tǒng) 
7.3 初始版本 
7.4 第一次重構 
7.5 第二次重構 
7.6 第三次重構 
7.7 第四次重構 
7.7.1 關于OSGi的好處 
7.7.2 小結并準備下一次重構 
7.8 第五次重構 
7.9 第六次重構 
7.10 第七次重構 
7.11 事后剖析 
7.11.1 關于模塊測試 
7.11.2 關于管理模塊依賴 
7.11.3 關于模塊重用 
7.11.4 關于構建 
7.11.5 關于面向對象 
7.12 結論 
7.13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 模 式
第8章 基本模式 
8.1 管理關系 
8.1.1 表述 
8.1.2 描述 
8.1.3 多種實現(xiàn) 
8.1.4 影響 
8.1.5 樣例 
8.1.6 小結 
8.2 模塊重用 
8.2.1 表述 
8.2.2 描述 
8.2.3 多種實現(xiàn) 
8.2.4 效果 
8.2.5 樣例 
8.2.6 小結 
8.3 模塊內聚 
8.3.1 表述 
8.3.2 描述 
8.3.3 多種實現(xiàn) 
8.3.4 效果 
8.3.5 樣例 
8.3.6 小結 
第9章 依賴模式 
9.1 非循環(huán)關系 
9.1.1 表述 
9.1.2 描述 
9.1.3 多種實現(xiàn) 
9.1.4 效果 
9.1.5 樣例 
9.1.6 小結 
9.2 等級化模塊 
9.2.1 表述 
9.2.2 描述 
9.2.3 多種實現(xiàn) 
9.2.4 效果 
9.2.5 樣例 
9.2.6 小結 
9.3 物理分層 
9.3.1 表述 
9.3.2 描述 
9.3.3 多種實現(xiàn) 
9.3.4 效果 
9.3.5 樣例 
9.3.6 小結 
9.4 容器獨立 
9.4.1 表述 
9.4.2 描述 
9.4.3 多種實現(xiàn) 
9.4.4 效果 
9.4.5 樣例 
9.4.6 小結 
9.5 獨立部署 
9.5.1 表述 
9.5.2 描述 
9.5.3 多種實現(xiàn) 
9.5.4 效果 
9.5.5 樣例 
9.5.6 小結 
9.6 參考文獻 
第10章 可用性模式 
10.1 發(fā)布接口 
10.1.1 表述 
10.1.2 描述 
10.1.3 多種實現(xiàn) 
10.1.4 效果 
10.1.5 樣例 
10.1.6 小結 
10.2 外部配置 
10.2.1 表述 
10.2.2 描述 
10.2.3 多種實現(xiàn) 
10.2.4 效果 
10.2.5 樣例 
10.2.6 小結 
10.3 默認實現(xiàn) 
10.3.1 表述 
10.3.2 描述 
10.3.3 多種實現(xiàn) 
10.3.4 效果 
10.3.5 樣例 
10.3.6 小結 
10.4 模塊門面 
10.4.1 表述 
10.4.2 描述 
10.4.3 多種實現(xiàn) 
10.4.4 效果 
10.4.5 樣例 
10.4.6 小結 
第11章 擴展性模式 
11.1 抽象化模塊 
11.1.1 表述 
11.1.2 描述 
11.1.3 多種實現(xiàn) 
11.1.4 效果 
11.1.5 樣例 
11.1.6 小結 
11.2 實現(xiàn)工廠 
11.2.1 表述 
11.2.2 描述 
11.2.3 多種實現(xiàn) 
11.2.4 效果 
11.2.5 樣例 
11.2.6 小結 
11.3 分離抽象 
11.3.1 表述 
11.3.2 描述 
11.3.3 多種實現(xiàn) 
11.3.4 效果 
11.3.5 樣例 
11.3.6 小結 
11.4 參考文獻 
第12章 通用模式 
12.1 就近異常 
12.1.1 表述 
12.1.2 描述 
12.1.3 多種實現(xiàn) 
12.1.4 效果 
12.1.5 樣例 
12.1.6 小結 
12.2 等級化構建 
12.2.1 表述 
12.2.2 描述 
12.2.3 多種實現(xiàn) 
12.2.4 效果 
12.2.5 樣例 
12.2.6 小結 
12.3 測試模塊 
12.3.1 表述 
12.3.2 描述 
12.3.3 多種實現(xiàn) 
12.3.4 效果 
12.3.5 樣例 
12.3.6 小結  201
第三部分 模塊化架構模式與OSGi
第13章 OSGi簡介 
13.1 一點歷史 
13.2 OSGi所能帶來的收益 
13.2.1 模塊化開發(fā) 
13.2.2 管理依賴 
13.2.3 模塊平臺 
13.2.4 版本化的bundle 
13.2.5 動態(tài)(重)部署 
13.2.6 環(huán)境相關的控制 
13.3 深入理解OSGi 
13.4 OSGi bundle 
13.4.1 bundle狀態(tài) 
13.4.2 OSGi Service 
13.5 OSGi運行時管理 
13.6 重新查看模塊化的兩個方面 
13.7 OSGi與模式 
13.7.1 管理依賴 
13.7.2 動態(tài)性 
13.7.3 Blueprint規(guī)范 
第14章 貸款樣例與OSGi 
14.1 起步 
14.2 清單文件 
14.3 Service 
14.3.1 Blueprint服務 
14.3.2 貸款樣例配置 
14.3.3 OSGi Service聲明 
14.4 安裝與執(zhí)行 
14.5 結論 
第15章 OSGi與Scala 
15.1 起步 
15.2 Scala代碼 
15.3 Scala bean配置 
15.4 Scala Service配置 
15.5 構建Scala模塊 
15.6 安裝與執(zhí)行 
15.7 結論 
第16章 OSGi與Groovy 
16.1 起步 
16.2 Groovy代碼 
16.3 Groovy bean配置 
16.4 Groovy Service配置 
16.5 構建Groovy模塊 
16.6 安裝與執(zhí)行 
16.7 結論 
第17章 OSGi的未來 
17.1 將OSGi作為推動者 
17.2 顛覆性 
17.3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威力 
17.3.1 生態(tài)系統(tǒng)與模塊化的兩個方面 
17.3.2 基于組件的開發(fā)(CBD)不是已經成功了嗎 
17.4 生態(tài)系統(tǒng) 
17.5 結論 
附錄A 類設計的SOLID原則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