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中國文化中國風雅文化·仁智的樂趣:山水泉石

中國風雅文化·仁智的樂趣:山水泉石

中國風雅文化·仁智的樂趣:山水泉石

定 價:¥30.00

作 者: 董天策 著
出版社: 文津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文化 中國文化

ISBN: 9787805545837 出版時間: 2013-04-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1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在人與山水自然的相互作用過程中,中國歷代文人士大夫創(chuàng)造了獨具特色的山水文化,極大地豐富了中國風雅文化的內(nèi)涵。在仁人志士眼中,山水自然還與個人遭遇、國家興亡、世道滄桑存在著不可分割的密切聯(lián)系,他們在關注大好河山的時候,往往注入了對社會、國家、人生、歷史的深切情懷。于是,山水自然也因不斷地被“人化”而顯得異常博大。《中國風雅文化·仁智的樂趣:山水泉石》將人間的真、善、美在文人士大夫與山水自然的關聯(lián)中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我們這本書就是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描述文人士大夫面臨山水泉石之際的行為方式與精神追求,盡可能全面地展示山水泉石之中閃耀著的真、善、美的仁智情趣。

作者簡介

  董天策,重慶永川人,文學博士,暨南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媒介批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新聞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傳播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網(wǎng)絡傳播學會副會長。2008年先后入選廣東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級培養(yǎng)對象、新聞出版總署“全國新聞出版行業(yè)領軍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先后主持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國家、教育部、廣東省社科基金項目、廣東省高校高層次人才項目、廣東省兩校重大攻關項目及橫向課題十余項,發(fā)表論文180余篇,出版《傳播學導論》《新聞傳播學論稿》《中國報業(yè)的產(chǎn)業(yè)化運作》《網(wǎng)絡新聞傳播學》《新聞·公關·廣告之互動研究》《消費時代的中國傳媒文化嬗變》等論著,主編《中外媒介批評》學術集刊。先后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2項、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2項、廣東省新聞教育最高榮譽金鐘獎,先后獲廣東省“南粵優(yōu)秀教師”、中國傳媒大會“2001—2010中國傳媒思想人物”等榮譽稱號。2006—2011年任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主持工作,先后領銜創(chuàng)建新聞傳播學博士后流動站、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廣東省重點學科、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學科專業(yè)平臺,為暨南大學新聞傳播學科建設作出出多項突破性貢獻。

圖書目錄

引言: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第一章  山林水澤中的隱逸高情
一  逍遙于天地之間
二  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
三  山中宰相與終南捷徑
四  功成身自退,江湖別有天
五  桃花源:隱士的樂園
第二章  讓山水泉石與居處生活同在
一  園林:居處生活的理想王國
二  疊石疏泉,引來山水幽致
三  江山無限景,都聚一亭中
第三章  登臨覽勝,其樂無窮
一  登山臨水詠詩行
二  群聚蘭坡 宴游雅集
三  足不出戶卻“臥游”天下
第四章  求仙參禪,原來與山水之樂同趣
一  游仙其實是游山
二  水流花放,悟徹慧通
——與山水渾然一體便是參禪
三  一言道合,止于山亭三日
——交游僧道使名山更添風雅
第五章  跋山涉水,求索真知
一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二  搜盡奇峰打草稿
三  游歷名山大川與科學考察
第六章  水驛山程與宦游情結
一  多情自古傷離別,山為無色水嗚咽
二  山一程,水一程,何日是歸程
三  遷謫途中的深長悲慨
四  一丘一壑也風流:仕宦失意時的追求
第七章  浩歌慷慨山河頌
一  戍守邊關,捍衛(wèi)壯麗河山
二  山河破碎,志士悲傷
三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結束語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