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縣地處古絲綢之路的黃金地段——河西走廊東部,隸屬祖國鎳都一甘肅省金昌市,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蘊。早在四千多年前,這片富饒的土地上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商周時期為西戎牧地,春秋戰(zhàn)國至秦,月氏族駐牧于此,西漢時為張掖郡番和、驪軒、顯美和武威郡鸞鳥四縣地,隋唐時為番和縣,宋時為西夏永川,元設永昌路,永昌之名自此始,明置永昌衛(wèi),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衛(wèi)為縣。數千年來,先民們?yōu)樯娑鴬^斗,為文明而求索,修城堡、筑長城、守疆土、墾荒田、興水利、植五谷、育子孫,世代不息,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化遺產。以鴛鴦池遺址為代表的馬家窯文化、馬家灣遺址為代表的齊家文化、晉代開鑿的云莊寺石窟、北周建造的圣容瑞像寺、圣容唐塔、明代鐘鼓樓及金川寺塔和漢明長城、北山巖畫等文化遺存,是永昌歷史的不朽見證;霍去病出兵河西破匈奴,隋煬帝親臨焉支山接見西域二十七國使節(jié),林則徐貶謫新疆路過永昌,紅西路軍英勇悲壯喋血河西等歷史史話,在這里經久不息地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