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械斗的故事
第一節(jié) 男女感情糾葛導致族姓械斗
第二節(jié) 瑣事結怨導致各自糾集本村村民結伙的村落械斗
第三節(jié) 族群仇視導致屠村械斗
一、械斗實證狀況
二、重合村族姓結構――符姓、邢姓、楊姓、袁姓、趙姓為主血緣宗族聚居
三、白沙縣阜龍鄉(xiāng)族姓結構――符姓宗族血緣聚居
四、日本學者金關的昌江重合村族姓結構調研――符姓宗族血緣聚居的重合村
第四節(jié) 械斗發(fā)生的現實原因――失地及村落土地權屬糾紛引發(fā)的村落械斗
一、七叉鎮(zhèn)的自然情況
二、失地狀況
三、失地原因與現狀
四、失地后的生活狀況
五、七叉鎮(zhèn)與霸王嶺地界權屬紛爭問題
第五節(jié) 拖欠地租引發(fā)的族內支系械斗
第六節(jié) 七叉鎮(zhèn)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治安基本情況
第七節(jié) 七又鎮(zhèn)常見的族群及家族矛盾形式
第二章 德國學者史圖博的實證調研
第一節(jié) 黎的稱謂與黎族的傳說
一、黎的稱謂
二、黎族昌化江傳說
三、黎族五指山傳說
四、白沙峒黎傳說
五、岐黎的傳說
第二節(jié) 黎族宗族分類
一、南樸的苗族
二、大岐黎
三、元門峒黎
四、美孚黎
五、南勞黎
六、岐黎
七、白沙峒黎
八、小水峒黎
九、西部的本地黎
十、紅毛峒黎(Hung―mau―dnug―1i)
十一、布配黎(Bu―pae―1i)
十二、餑Ha黎
第三節(jié) 黎族習俗統(tǒng)合
一、罪犯處罰
二、禁忌
三、岐黎的婚姻習俗
四、水牛的價值
五、土地轉讓
六、政治組織峒
七、黎族村長
八、村長家門前的大鼓
第四節(jié) 海南黎族各個宗族支系統(tǒng)計表
第三章 海南黎族生活習俗中的法律文化淵源
第一節(jié) 文化原始淵源
第二節(jié) 海南黎族保留的文化淵源的習俗
一、結繩記事計數
二、刻木為信
第三節(jié) 結繩刻劃計數以安民社會功效
第四節(jié) 結繩為約、刻木為信的法律文化基石
一、刻木為信作為族群交往憑信
二、族群的宿怨記錄
三、紋身線條標記作為婚姻識別
第五節(jié) 刻木為信中的線條的文化價值
一、刻劃與文字關系
二、線條的文化表意價值
第四章 海南黎族生活習俗中的習慣法
第一節(jié) 海南黎族習慣法特有的家支、宗族制度
一、海南黎族村長制度
二、海南黎族血緣宗族制度
第二節(jié) 海南黎族“奧雅”制度
第三節(jié) 黎族審判的程序
第四節(jié) 黎族審判借助于火塘的寓意
第五章 族群械斗習俗與漢族群文化回歸分析
第一節(jié) 本研究項目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jié) 史圖博所做的各個族群分支統(tǒng)計表
第三節(jié) 線性回歸分析
第四節(jié) 總結性結論
第六章 生黎與熟黎的化內與化外促其族群內部世仇生成歷史原因
第一節(jié) 漢黎族群矛盾歷史演變
第二節(jié) 生黎與熟黎分化而成
第三節(jié) 政府治黎撫黎政策促使生黎熟黎之間的族群世仇
第四節(jié) 熟黎的漢源化
第五節(jié) 熟黎族群兩面性
第六節(jié) 社會化交往的增多及黎漢矛盾的日益頻繁
第七章 宗族個體強者權威與刑法權威的博弈
第一節(jié) 宗族權威與國家法律權威的博弈
第二節(jié) 宗族組織地方權力資源壟斷
第八章 社會對刑法法律秩序的依賴與期盼(馬克思眼中的法律秩序)
第一節(jié) 法律秩序的內涵
第二節(jié) 法律秩序中的法律意義與法律意向訴求
第三節(jié) 法律秩序中的法律意義與意向的認識路徑
第四節(jié) 法律秩序當中的法律意義與法律意向的架構
第五節(jié) 結論
第九章 刑法安全與刑法權威的建構
第一節(jié) 法律執(zhí)行過程中的社會虛脫
第二節(jié) 刑法執(zhí)行過程中的危險
第三節(jié) 刑罰執(zhí)行過程中的理性
第四節(jié) 刑法安全與刑法權威的建構
第五節(jié) 刑法權威操控下的社會調控
結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