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1897-1931),原名章垿,字槱森,著名新月派詩人、散文家和翻譯家,對新詩的發(fā)展作出重要的貢獻。徐志摩受西方理想主義及唯美派詩人的陶冶,一生倡導新詩格律,追求愛、自由與美,這為他帶來不少創(chuàng)作靈感。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寧的富商家庭,早年拜梁任公為師,先后負笈英、美,歸國后又曾游歷歐洲各國。在任教于北京大學等各大學、學院的同時,徐志摩積極從事詩歌、散文及文學評論的寫作,與胡適、陳西瀅等成立新月社,創(chuàng)辦《現代評論》,又曾加入文學研究會。1926年,徐志摩任《晨報·副鐫》主編,次年開辦新月書店,又次年創(chuàng)辦《新月》月刊,與聞一多、朱湘等開展新詩格律化運動,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歌,深刻影響了新詩文體及藝術的發(fā)展,正如蔡元培先生評價的那樣:徐志摩“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都是詩,詩的意味滲透了,隨遇自有樂土”。徐志摩還是寫作散文的圣手,他的游記、雜感詞采豐贍,風格灑脫,既有哲理的意味,又有詩化特征,別具一格。徐志摩的小說一般篇幅不長,文字清麗動人,無疑是早期白話小說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