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為雜著,據(jù)內容分類,包括以下部分。第一部分是為古代60種畫論著作所寫的提要,起自南北朝劉宋時期宗炳的《畫山水序》,終于清代嘉道時期華琳的《南宗抉秘》。原系本人為《中國學術名著大詞典·古代卷》撰寫的條目,又是為準備撰寫《中國繪畫思想史》所作札記,因出于作者個人閱讀、研究這些著作的體會,具有原創(chuàng)性,故收人本卷。第二部分為92篇古文的提要。原系作者與潘文國、龔斌共撰《三百叢書·文三百篇》所寫的文章題解,因本人負責該書唐代到明初的篇目,故本卷共收人四朝共91篇古文的題解,另有為湖南文藝出版社《讀有所得》撰寫的4篇,而因有與前一書所撰重復者,凡此則擇善而存,故本卷共收入92文的題解:唐文36篇,宋文(包括金)46篇,元文4篇,明初文6篇。為求本卷體例統(tǒng)一,原來的“題解”亦統(tǒng)一改為“提要”。第三部分為序跋后記,收入為l2種著作所寫序言,另有自序l篇,前言1篇,后記4篇,自介l篇,共計l9篇。l2篇序多是為我的學生所著而寫,后記、自介則為己著而作。雖本文集收入本人所有學術論著,但或因個別著作再版,或因原出論文集在收入本文集時加入新內容而棄其原名,故未保留原作自序、后記而收入本卷。第四部分為學習筆談。有些文稿雖已發(fā)表,卻因年久而無從尋覓,故僅收6篇。第五部分為發(fā)言講座,如所命名,或為各會議所作發(fā)言稿,或為所作講座的講稿,而因有些講座未作書面準備,故未有所存而不收。第六、七部分為賞析類文章,因篇幅較大,故分為作品賞析和鑒賞辭典、文集兩個部分。前者文章多曾發(fā)表于各刊物,后者則收入各種鑒賞辭典或性質相近的專題書籍。因本人主要從事古代文學研究,應約而寫的這些鑒賞文章亦屬于該范疇,跨越從《詩經》到清代的三千多年,主要為韻文的詩、詞、曲,亦涉少量古文。各書體例要求不一,鑒賞對象不同,文章亦長短有別。因文章發(fā)表(出版)有先后,先出者或被收錄于后出之書,故極少數(shù)文章曾重收,凡此,收入本卷時作了刪汰處理。本人曾參加過多種工具書或其他讀物的編撰,因所撰者或有所據(jù)而非原創(chuàng),或屬于資料性質,或學術性不強,均不收入本文集。另有為專業(yè)性工具書所撰條目,雖系自己之研究心得,但因未能出版,且原稿難覓,故不收人。主編或參編的教材、教參,其中雖不乏學術性內容,但因性質在于“教”,亦不收。本卷最后附有作者分年度出版、發(fā)表的全部著作、論文、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