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卓新平
“基督教中國化”三思
張志剛
以小說塑造民族之魂:梁啟超的應用佛學
郁丹
巴哈伊教獨特的宗教觀
蔡德貴
作為“社會權力”的宗教及其信仰
一一當代中國宗教信仰認同模式的轉型
李向平
從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到文化遺產:中國合法性道德
基礎的變遷
趙文詞
宗教與教育:比較研究的視野
范.彼得
“宗教法人”設立芻議
劉澎
城市化對中國基督教的影響
段琦
不同宗教之間一定要排斥,不可以和諧嗎
一一從跨文化宗教藝術到修養(yǎng)的融合
溫偉耀
宗教間對話促進跨文化交流
羅明嘉
中國宗教需要多元論的宗教理論嗎
王志成
宗教對話在中國的發(fā)展前景:來自亞洲鄰國的經驗教訓 魏明德
災難現(xiàn)場的宗教應對體系
鄭筱筠
和諧宗教從經開始
游斌
社會模型:信仰、形式與政治的想象力 克里斯托弗·漢考克
傳統(tǒng)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魏道儒
中國宗教應為中華文化建設出大力
王曉朝
宗教文化創(chuàng)新與建構新型社會關系
何其敏
百年國學與西學中的宗教元素
黃保羅
文化身份的“動詞性”邏輯
一一傳教士的身份、認同及其游移
楊慧林
冷戰(zhàn)宗教:冷戰(zhàn)對中美宗教的影響
魏克利
后殖民時代基督宗教的全球發(fā)展態(tài)勢
趙林
宗教研究對人文教育的意義
賴品超
漢語神學與中國學術
楊熙楠
由文化神學發(fā)展為教會神學與靈修神學:一種對巴爾塔撒的
神學解讀
郭鴻標
宗教與社會變遷:早期基督宗教滲透社會的策略
一一轉化羅馬政治術語為信仰概念
黃根春
行公義、好憐憫:基督教對當代香港社會的陶塑
一一以教會在東九龍的服務為例
劉義章
利瑪竇研究的新進展
張西平
宗教的多維面向和內在張力
張慶熊
關于四川省瀘廾I市基督教會開展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的調研報告 陳建明
清宮畫家法國耶穌會修士王致誠在華活動考述 湯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