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第一屆“宗教·法律·社會”學術研討會致辭
〔宗教史探賾〕
神法之間——玉琮崇拜與豐(禮)的起源
唐代僧錄與功德使初考
《法身經》考辨——從廬山慧遠、僧叡的兩則史料談起
由“四悉檀”看智顫對“應機設教”的把握
從“親親互隱”看家國關系
孔子人文主義視域中的禮刑觀
明清之際耶穌會在華傳教策略新釋——以決疑論為視角〔宗教與法律〕
“度的宗教”:傳統(tǒng)中國政治、法律的精神基礎——黑格爾中國宗教法律觀研究之一
從“過秦”與“正韓”解讀儒家的法文化思想
中國古代權威秩序中的法統(tǒng):一個結構功能的分析
王法與佛法:唐代對佛教的法律調整
修復性司法的宗教基礎
法律“大傳統(tǒng)”與“小傳統(tǒng)”的互動地帶——作為司法場所的城隍廟
宋真宗時期宗教政策探析
清代宗教的法律管控
日本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邊界〔當代宗教事務與管理〕
論中國宗教事務管理的主體、客體與目標
宗教信仰自由與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法治化與當代中國佛教的發(fā)展
儒釋道三教合流的歷史經驗〔宗教功能研究〕
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及其中國化的思考
佛教倫理的基本取向——提升人的精神品質
從中國佛教醫(yī)藥學的發(fā)展看佛教慈悲濟世的社會功能
初探臺灣鸞堂之扶鸞儀式意涵與功能——以苗栗獅頭山勸化堂為例
宗教:通過個人而影響社會——以伊斯蘭教為例
淺議十七世紀俄羅斯東正教會的社會作用
宗教規(guī)范的社會管理功能初探——以猶太教律法為例
對罪犯進行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教育的幾點思考
在戒毒領域引入佛學教育的探索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