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史學理論中國學術編年:宋代卷

中國學術編年:宋代卷

中國學術編年:宋代卷

定 價:¥380.00

作 者: 梅新林,俞樟華 編
出版社: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學術編年
標 簽: 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文獻檢索

ISBN: 9787561775776 出版時間: 2013-08-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546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中國學術編年:宋代卷》是迄今為止學術界以編年的形式首次對中國歷代學術發(fā)展史進行綜合性的系統(tǒng)梳理、還原和重建,是一部力圖站在21世紀新的學術制高點上全面綜合與總結以往學術成果的集成性之作,同時也是一部兼具研究與檢索雙重功能的大型工具書?!毒幠辍返某霭娌粌H是新世紀以來中國學術界的文化積累,它的編撰代表著一代學人的學術思考與總結,而且對21世紀國學的研究與復興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吨袊鴮W術編年》的出版,中國學術史的敘述,第一次不再局限于中原文化的中心論、不再局限主流階層的官方學,不再局限于單純的思想史的眼界,不再局限于近代以來幾成范型的哲學史的學術史模式?!毒幠辍肺樟俗钚碌氖穼W方法論的成果,明確提出,華夏文化孕育于中國文化之母體,受到多元民族與區(qū)域文化的滋養(yǎng)而走向獨立與興盛,并在不同時期呈現(xiàn)為不同的主流形態(tài)與演變軌跡。而中國學術之所以生生不息,與時俱進,也就在于其同時兼具自我更新與吸納異質(zhì)學術文化資源的雙重能力,在縱橫交匯、融合中吐故納新,衰而復盛。因此,《編年》開辟了從“文化—學術”、“傳統(tǒng)—現(xiàn)代”、“本土—世界”這樣三個維度,重新審視中國學術史的歷史進程與演變規(guī)律,大致重新劃分為華夏之融合、東方之融合與世界之融合三個歷史時段,并在這個背景下,梳理了中國學術史在這三個歷史時段中的主導形態(tài)及其與世界的關系發(fā)生的依次變化,即分別從華夏之中國到東方之中國,再到世界之中國。這完全不同于其他所有的學術史的寫作方式,是一種全新的歷史敘述語言。以如此之眼界,《編年》終得以開拓出中國學術通史的新境界。

作者簡介

  梅新林,浙江工業(yè)大學校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學博士。兼任教育部文化素質(zhì)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文學遺產(chǎn)》、浙江省社聯(lián)副主席等職。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浙東學派編年史及相關文獻整理與研究》等國家、省部級項目10余項,著有《中國文學地理形態(tài)與演變》、《紅樓夢哲學精神》、《辛亥日志》等8部學術著作,主編《江南文化世家研究叢書》,在《中國社會科學》(中英文版)、《文學評論》、《文學遺產(chǎn)》、《新華文摘》等重要刊物發(fā)表論文100余篇。獲教育部高等學??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與三等獎、國家新聞出版署第二屆“三個一百”原創(chuàng)出版工程圖書獎各1項,浙江省人民政府社科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被授予“全國優(yōu)秀教師”、“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俞樟華,浙江師范大學學術期刊社社長、教授,中國史記研究會副會長。著有《史記研究資料索引和論文專著提要》、《中國文獻學》、《王學編年》、《辛亥日志》,主編《中國學術編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桐城派編年》,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浙東學派編年史及相關文獻整理研究》中的《浙東學派編年史》。在《文學評論》、《新華文摘》等重要刊物上發(fā)表論文80余篇,獲第二屆全國古籍優(yōu)秀圖書三等獎以及浙江省人民政府教學成果一等獎、社科成果二等獎等多項獎項,被授予“全國優(yōu)秀教師”、“全國模范教師”榮譽稱號。其成果在美國、日本、韓國等有一定影響和好評。

圖書目錄


960............................................................................................... (1)
宋建隆二年(遼應歷十一年后蜀廣政二十四年南漢大寶四年北漢天會五年)辛酉961年
.........................................................................................................(3)
宋建隆三年(遼應歷十二年后蜀廣政二十五年南漢大寶五年北漢天會六年)壬戌962年
.........................................................................................................(7)
宋建隆四年乾德元年(遼應歷十三年后蜀廣政二十六年南漢大寶六年北漢天會七年)努
亥963年..........................................................................................(8)
宋乾德二年(遼應歷十四年后蜀廣政二十七年南漢大寶七年北漢天會八年)甲子964年
......................................................................................................(10)
宋乾德三年(遼應歷十五年后蜀廣政二十八年南漢大寶八年北漢天會九年)乙丑965年
......................................................................................................(12)
宋乾德四年(遼應歷十六年南漢大寶九年北漢天會十年)丙寅966年..................(13)
宋乾德五年(遼應歷十七年南漢大寶十年北漢天會十一年)丁卯967年...............(14)
宋乾德六年開寶元年(遼應歷十八年南漢大寶十一年北漢天會十二年)戊辰968年
......................................................................................................(15)
宋開寶二年(遼應歷十九年景宗保寧元年南漢大寶十二年北漢天會十三年)己巳969年
......................................................................................................(16)
宋開寶三年(遼保寧二年南漢大寶十三年北漢天會十四年)庚午970年...............(17)
宋開寶四年(遼保寧三年南漢大寶十四年北漢天會十五年)辛未971年...............(19)
宋弁寶五年(遼保寧四年北漢天會十六年)壬申972年....................................(20)
宋開寶六年(遼保寧五年北漢天會十七年)癸酉973年....................................(22)
宋開寶七年(遼保寧六年北漢廣運元年)甲戌974年.......................................(24)
宋開寶八年(遼保寧七年北漢廣運二年)乙亥975年.......................................(25)
宋開寶九年太宗太平興國元年(遼保寧八年北漢廣運三年)丙子976年............(27)
宋太平興國二年(遼保寧九年北漢廣運四年)丁丑977年.................................(28)
宋太平興國三年(遼保寧十年北漢廣運五年)戊寅978年.................................(30)
宋太平興國四年(遼保寧十一年乾亨元年北漢廣運六年)己卯979年...............(32)
宋太平興國五年(遼乾亨二年)庚辰980年...................................................(33)
宋太平興國六年(遼乾亨三年)辛巳981年...................................................(34)
......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