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產生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美國,它一改心理學關注心理病理的傳統(tǒng),開始研究人的積極心理品質,積極心理學作為“一門關于人的潛能與美德的科學”,研究領域涉及三個層面:在主觀水平上,研究積極的主觀體驗,例如幸福和安寧、滿足和滿意、希望和樂觀,以及流暢和快樂;在個體成長水平上,積極的心理學主要研究積極的心理特征,如愛的能力,創(chuàng)造的勇氣,積極的人際關系,審美體驗,堅持、前瞻、天才,寬容和智慧靈性等等;在群體水平上,研究積極的公眾品質,例如責任、利他、關愛、文明、自制力、容忍力,以及職業(yè)道德。積極心理學正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長、交際、婚姻、家庭、工作、娛樂,以及教育,它旨在激發(fā)個體的優(yōu)勢與潛力,促進個體的發(fā)展與適應,實現(xiàn)個體的生活幸福和價值超越。在積極心理學的時代精神下,病理化、醫(yī)學化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勢必實行積極的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