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有優(yōu),醫(yī)學博士,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放射科副主任醫(yī)師,碩士生導師,中華醫(yī)學會放射學分會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心胸學組委員,廣東省醫(yī)學會放射學分會心胸學組副組長。主要研究領(lǐng)域為心胸影像診斷和干細胞標記移植治療心肌梗死。作為我國心血管CT診斷開拓性研究的主要參加者,近年來以通訊作者完成論著Evalu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in-stent patency using 64-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并發(fā)表于國際期刊Coron Artery Dis(/F1. 66),以第一作者于《中華放射學雜志》發(fā)表論著8篇,就冠狀動脈支架通暢性、復雜先天性心臟病和心臟腫瘤的CT診斷提出獨到見解。以第一完成人因“電子束CT無創(chuàng)診斷心血管疾病”獲廣東省科學技術(shù)獎二等獎。以第一作者完成專著《先天性心臟病CT診斷學》絕大部分內(nèi)容的撰寫。以項目負責人完成國家繼續(xù)教育項目“心血管CT新進展”。在干細胞標記移植治療心肌梗死方面,以通訊作者完成論文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ultilineage Differentiation of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Labeled Adipose Tissue-Derived Stem Cells from Pigs and 3.OT MR Imaging in Vitro.為北美放射學大會(RS-NA 2011)錄用。作為項目第一負責人,承擔并完成省部廳級科研項目5項。范淼,醫(yī)學博士,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放射科副主任醫(yī)師,碩士生導師。專業(yè)方向:兒科及腹部影像學診斷、兒科神經(jīng)功能影像診斷。中華醫(yī)學會放射學分會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兒科學組委員,廣東省醫(yī)學會放射分會兒科學組副組長,中山大學腦功能中心成員,《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及《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雜志審稿人。以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于《中華放射學雜志》、《臨床放射學雜志》等專業(yè)雜志發(fā)表論著20余篇。主編《兒科影像診斷指南叢書——骨骼系統(tǒng)影像診斷分冊》,參編《腎腫瘤臨床CT診斷》、《實用CT診斷學》、《實用兒科影像診斷學》、《實用新生兒學》、《胎兒和新生兒腦損傷》等專著10余部。以第一負責人主持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2項,以主要負責人參加國家自然基金1項、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及省自然基金3項,參與其他省自然基金及“863”國家科技計劃課題多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