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現在讀者眼前的,是新編歐 亨利短篇小說集,包括《愛情樂章》、《冷暖人生》、《山姆格言》、《西部情歌》、《萬象人間》、《北南軼事》、《叢林笑劇》和《上帝磨房》八卷,由著名翻譯家張經浩教授翻譯、馮志杰博士按主題編排而成。作為享譽世界的文學經典,歐 亨利短篇小說以情節(jié)曲折生動、語言詼諧幽默、結局出人意料而著稱,不僅藝術上獨樹一幟,開創(chuàng)了特有的歐 亨利風格,而且富有深刻思想內涵。歐 亨利短篇小說構思新穎,手法巧妙,主題多樣,令人賞心悅目、產生閱讀欲望,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份珍品,已被譯成多種語言行銷全球,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感動了全世界千百萬讀者。張經浩教授的譯文忠實、曉暢,達意、傳神,被認為“最具歐 亨利味”,是名副其實的佳譯。作為外國經典文學翻譯的新成果,新編歐 亨利短篇小說集一定能給讀者帶來愉美的精神享受和深刻思想啟迪,堪稱讀者生活旅途中有益的精神伴侶。(平裝序)序讀來或妙趣橫生,或發(fā)人深思;令你遐思無限,回味無窮。這就是歐 亨利短篇小說的藝術魅力。美國短篇小說家歐 亨利是19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同法國的莫泊桑和俄羅斯的契訶夫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他的小說全部為短篇,數量多達二百七十篇,而且主題多樣,特別是藝術上獨樹一幟,開創(chuàng)了獨特的歐 亨利風格,已被譯成多種語言行銷全球,為美國和世界文學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歐 亨利也因此被譽為“美國短篇小說之父”。 為紀念他在文學上的卓越貢獻并鼓勵文學創(chuàng)作,美國以歐 亨利的名字命名設立了短篇小說獎,每年對優(yōu)秀短篇小說作品予以獎勵,這是美國文學界一項很高的榮譽。在藝術表現上,歐 亨利小說構思新穎,語言詼諧,彰顯情節(jié)變化,富于生活情趣,特別是精心設計的小說結局,總是讓讀者感到出乎預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形成了特有的藝術風格。在思想性上,歐 亨利小說以現實主義手法,歌頌人間真情、愛心,弘揚正義、善良,鞭撻丑惡、虛偽,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感動了全世界千百萬讀者。歐 亨利的人生經歷如同他的許多小說情節(jié)一樣波蕩曲折。他原名威廉 西德尼 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 1862年9月11日生于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格林斯堡鎮(zhèn)。父親是一名醫(yī)生。小威廉三歲喪母,不久父親也辭世,靠姑母養(yǎng)大成人。他從小喜愛文學。1882年在得克薩斯州土地局當繪圖員時就開始業(yè)余寫作。1887年與女友艾斯蒂私奔成婚,開始了甜蜜的愛情生活。后來曾當銀行出納員。1894-1895年創(chuàng)辦幽默期刊《滾石》,后因虧損???895年受聘于《休斯敦郵報》,開設專欄撰寫幽默小品。1896年波特因其供職的銀行少了一筆資金受到指控,遂逃亡洪都拉斯,半年后因妻子病危回國,被捕入獄,被判五年監(jiān)禁。服刑期間在監(jiān)獄藥房當藥劑師,因表現良好減刑兩年。在獄中,他用筆名歐 亨利(O. Henry)寫作短篇小說,發(fā)表在各種報刊上,深受讀者歡迎。入獄時的罪犯波特,到1901年出獄時成了深受讀者歡迎的小說作家歐 亨利,就像他的小說結局一樣,出人意料和富有戲劇性。歐 亨利出獄后繼續(xù)寫作短篇小說。至1907年,他已發(fā)表短篇小說近兩百篇,譽滿全美,備受讀者青睞,各地報刊紛紛慕名向他約稿。特別是《麥琪的禮物》(張經浩教授譯為《圣賢的禮物》)等短篇小說發(fā)表后,更是轟動整個美國。1907年,歐 亨利再婚,但因健康日益惡化,創(chuàng)作開始受到影響,經濟上也陷入困境。1910年6月在貧困中告別人世。歐 亨利在短短四十八年的生命旅程中,留下了寶貴的文學遺產,他的全部小說分十三集陸續(xù)出版(附部分詩歌和書信)。由于他的小說語言詼諧幽默,結局出人意料,許多作品讀者讀后不禁發(fā)出會心的微笑,得到極大精神快慰。有人因此把歐 亨利小說定義為消遣讀物,這種觀點失之偏頗。因為歐 亨利小說在帶給讀者精神愉悅的同時,更多的是給人以啟迪。任何文學作品,如果缺乏思想性這一基石的支撐,最終經不起歷史激流的蕩滌,難以在歷史的長河中積淀下來而得到久遠傳承。歐 亨利的作品之所以經久不衰,歷久彌新,除了其高超的藝術性外,更主要的還在于其深刻的思想性,是思想性和藝術性俱佳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作為與美國現實主義文學大師馬克 吐溫、威廉 豪威爾斯和亨利 詹姆斯同時代的小說家,歐 亨利的小說也是現實主義作品的代表,但同時也散發(fā)著浪漫主義的芳香。他的小說主題多樣,反映了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美國的社會生活,是當時美國社會的一面鏡子,一幅美國社會百態(tài)的全景圖畫,充分展示了他對不同題材的駕馭能力和高超的藝術技巧。歐 亨利也因此確立了其多樣化通俗小說奠基人的地位。謳歌人間真情,贊美摯誠摯愛,是歐 亨利小說的重要主題。大家熟悉的《麥琪的禮物》就是這一主題的代表作之一。該小說情節(jié)似乎簡單,但故事感人至深。吉姆和黛拉是一對窮夫妻,清貧如洗,家里僅有兩件貴重物品,就是黛拉美麗的秀發(fā)和吉姆的一只金表——他家的傳家寶。圣誕節(jié)就要到了,夫妻都在想著買什么禮物送給對方。兩人都默不作聲。吉姆悄悄地把自己的金表賣了,給妻子買了用來梳秀發(fā)的梳子;妻子把秀發(fā)剪掉賣了,為丈夫買了一條表鏈,以替換早已不成樣子的皮表帶。回家后,兩人相對無語,吉姆的金表沒有了,妻子的秀發(fā)不見了,夫妻熱烈擁抱,沉浸在幸福之中。夫妻之間的真誠摯愛令人感動,令人歆羨。又如,在《最后一片葉子》中,年輕的女畫家喬安西身染重病,認為窗外的常青藤最后一片葉子謝落之際,就是她生命結束之時。一位窮困的老畫家為挽救其生命,連夜在常青藤所依附的墻上畫了一片葉子,使這位身患重病的年輕女畫家透過窗戶,看到這最后一片未落的藤葉,激起了她生的希望和信心。女畫家康復了,而老畫家卻因當晚繪畫受寒染病而離開了人世。故事無比感人,深深地打動著每一位讀者的心。弘揚正義、歌頌真善美也是歐 亨利短篇小說的主題之一。例如,在《二十年后的約會》中,兩名年輕時的好伙伴吉米和鮑勃,長大后各奔東西,兩人相約在二十年后相見。在二十年的光陰中,吉米成了一名警察,而鮑勃卻成了一名罪犯。在二十年后兩人相約見面的那個漆黑的夜晚,吉米借著擦著的火柴光亮,發(fā)現鮑勃是芝加哥警察局通緝的罪犯,卻不徇私情,派人將其捉拿歸案。這種懲惡揚善、大義滅親之舉,即使在今天也有其現實意義。鞭撻丑惡、抨擊虛偽是歐 亨利小說的又一主題。小說《走選定的路》,諷刺唯利是圖的商人和強盜是一丘之貉,抨擊當時華爾街老板和金融家巧取豪奪、損人利己的貪婪本性。在《貝爾二六九二號檔案》中,歐 亨利描寫了一位道貌岸然卻貪婪成性的土地經紀人,伺機鉆得克薩斯州土地局制度漏洞和官僚作風的空子,利用各種非法手段,將他人的土地在“合法”的外衣下轉到自己的名下,而在劣跡敗露后,撕去了自己正人君子的面孔,不惜殺人滅口,奪取他人的地產。小說讓一個披著高貴外衣而貪婪成性的“天才”土地經紀人的丑惡嘴臉暴露無遺。曲折的人生,豐富的經歷,獨特的觀察視角,敏銳的洞察力,使歐 亨利用自己的作品十分自然巧妙地把當時美國社會的各種現象生動形象地展現給讀者。他的作品也因此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百科全書”。 歐 亨利的全部作品原作曾在美國分十三卷出版。讀者眼前的中文版“歐 亨利短篇小說集”由著名翻譯家張經浩教授多年潛心翻譯而成,除《搶劫火車》一篇因有過多犯罪細節(jié)描寫未收錄外,包括了歐 亨利的全部短篇小說,并將其詩歌和部分信札作為附錄附在書后。張經浩教授的譯文忠實,譯筆曉暢、傳神,被一些評論家認為“最具歐 亨利味”,是名副其實的佳譯。讀者通過譯者前言所舉例子便可領略其譯筆的精妙。出版“歐 亨利短篇小說集”中文版,是張經浩教授和我在2008年第十八屆世界翻譯大會上初步商定的一個計劃。經過努力,現在夙愿得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