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培根論說文集(120年珍藏…
02教育扶貧論:機制·體…
03圖像場域視角下的當代女媧…
04鄉(xiāng)村振興與文化建設能力:…
05寫實與學院:徐悲鴻美術教…
06古韻新聲話秦淮
07哲學·經(jīng)學·語言…
08中國休閑發(fā)展年度報告202…
09馬克思主義文化研究(202…
10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文獻…
任珺 著
本書從文化政策研究的跨學科視角,對當代文化藝術資助的基本理論、資助制度的…
可購
邵紅杰 著
“后理論時代的西方文論癥候研究”必須立足于中國文論發(fā)展…
楊晶,周黎明 編
《玉魂國魄:中國古代玉器與傳統(tǒng)文化學術討論會文集8》是“第八屆中國古代玉…
李毓榛 著
康斯坦丁·西蒙諾夫是20世紀享譽世界的一位重要俄羅斯作家。作為曾…
馮瑋 著
《日本風情志》為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馮瑋多年精研日本史的成果文字結集,是一…
葉淑蘭 著
《留學生教育與中國文化軟實力》為學術研究專著?!读魧W生教育與中國文化軟實…
暫缺作者
《地方文化研究輯刊.5輯》由西華大學地方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fā)研究中心編
李鋒 著
《20世紀美國文學中的經(jīng)濟背景與商業(yè)文化》從經(jīng)濟背景與商業(yè)文化出發(fā),對20世…
蔣慶華
新時代高校離退休工作創(chuàng)新實踐與理論研究
張寶秀,張勃 編
《北京學研究(2019)》是每年一期有關北京學研究的論文集,由北京聯(lián)合大學北…
樂黛云,[法] 李比雄 著
《跨文化對話》42輯共收入論文15篇,特稿6篇。內(nèi)容涉及比較哲學、翻譯學、文…
舟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 編
《讓翁洲走書活起來》是一本關于翁洲走書傳承保護及音樂唱腔研究的專著。全書…
張婷婷
人文素質教育對于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不僅表現(xiàn)在提高大學生的專業(yè)素質…
陶東風(執(zhí)行) 周憲 著
本輯組織專題有三。專題一“審美代溝與大眾文化”,聚焦審美代溝的概念、審美…
閆金玲 著
“觀”是中國古代文論中的一個重要的元范疇,以儒、道、釋文化為根基?!坝^”…
羅伯特·休伊森 著,藍胤淇 譯
政治家、金錢和管理主義如何變成了一個黃金時代的領導者? 21世紀初,英國開…
何金龍,阮基成,陳錕
《陳嘉庚與陳嘉庚精神:校本文化讀本》內(nèi)容設有導讀篇、經(jīng)營篇、興學篇、紓難…
韓江偉 著
本書以“仁、義、理、智、信、忠、孝、廉、悌、勇”為主題,加入傳統(tǒng)文化總體…
范周 著
本書是2019年第20屆白馬湖論壇的論文集,全書精選了20多篇國內(nèi)專家學者的論文…
[美] 寇志明 著,黃喬生 譯
《微妙的革命:清末民初的“舊派”詩人》的主要研究對象是…
李麗 著
梅州市有近20項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包括:平遠縣龍舞、花環(huán)龍、鐃鈸花、龍舞…
戴維·吉爾莫 著,張寅 譯
拉迪亞德·吉卜林,英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詩人,出生于印度。主要著作…
周海玲 著
托尼??本尼特是20世紀80年代英國馬克思主義“葛蘭西轉向”之后的重要文化研…
周維東,梁儀 編
《清末民初的青年文化與新文化》分為上、下兩編。上編探討“青年文化與新文學…
陳江風 著,李幸福,王四朋 注
《道德經(jīng)》原名《老子》,共81章,是春秋末年著名思想家老子所作。該書前半部…
蔡東偉,汪曉鶯 著
本書從社會發(fā)展文明論的角度,以社會認識論的宏觀視角審視行動理性與文化效應…
黃曉敏 著
《萊蒙托夫詩學研究》先從溯源及影響角度出發(fā),考察了萊蒙托夫與本土文學及西…
張睿 著
本書從知識的定義出發(fā),通過對知識的分類、性質、研究立場、第一原理、研究工…
李軍
本書包括數(shù)學簡史、數(shù)學家的故事、數(shù)學家大會和趣味數(shù)學等內(nèi)容,旨在激發(fā)學生…
王鳳祥 著
當今世界,文化與經(jīng)濟相互交融,兩者在綜合國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已不分伯仲。從…
辛德勇 著
作者深受黃永年先生治學影響,在版本目錄學方面頗有研究。作者不僅讀書,而且…
張立憲 編
北京大學與南京大學,分踞南北,同經(jīng)百年世事,各具血脈氣質,或不拘一格,善…
范周 等 著
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的組建以及各地文化和旅游機構改革的完成,開啟了文化與…
中國長城學會,八達嶺特區(qū)辦事處 編
由中國長城學會、中共北京市延慶區(qū)委宣傳部、《文明》雜志社等單位聯(lián)合主辦的…
張昱 著
21世紀以來,我國文化遺產(chǎn)事業(yè)繁榮發(fā)展,但也面臨著人才隊伍結構、專業(yè)人才培…
白嵩 著
這是一本關于激情,關于夢想,關于體驗,關于成長的書。本書記錄了作者在 20…
孫宜學 著
本書是作者“文化屐痕”系列隨筆集之一,主要記錄了作者在井岡山大學工作期間…
錢旭紅 著
《改變思維》在距第一版出版八年后,全新修訂,增補十萬字。 本書作者中國工…
肖云儒 著
肖云儒先生的知識結構偏向于整體性的時代審美意識變化的研究,他由文學而文藝…
李穎
哲學詮釋學提出的“前理解”“視域融合”等概念揭示了文化創(chuàng)新的基本規(guī)律,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