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風俗習慣烏丙安民俗研究文集:民俗學原理

烏丙安民俗研究文集:民俗學原理

烏丙安民俗研究文集:民俗學原理

定 價:¥45.00

作 者: 烏丙安 著
出版社: 長春出版社
叢編項: 烏丙安民俗研究文集
標 簽: 民俗文化 文化

ISBN: 9787544531955 出版時間: 2014-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7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烏丙安民俗研究文集:民俗學原理》由民俗主體論;民俗控制論;民俗符號論;民俗傳承論四章構成,主要包括:民俗的構成;民俗的養(yǎng)成;民俗控制的提出;民俗控制的類型;民俗符號的提出;民俗符號的結構;關于民俗符號的民俗所指;民俗傳承的應用研究等。

作者簡介

  烏丙安,中國民俗學會榮譽會長,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間文化遺產(chǎn)搶救工程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兼任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南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大學等多所院校教授及華東師范大學民俗研究所名譽所長,原遼寧大學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1929年12月出生于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祖籍喀喇沁,蒙古族。1953年攻讀北京師范大學民間文藝專業(yè)研究生,師從鐘敬文教授。至今,從事民間文藝學、民俗學教學與研究60年。1988年、1991年先后獲國家突出貢獻獎及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1991至2001年連續(xù)兩次獲全國優(yōu)秀社會科學著作一等獎、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一等獎。1992年榮獲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4年再獲“山花獎”最高榮譽獎。2007年6月獲全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先進工作者稱號。主要學術成果:《中國民俗學》《中國民間信仰》《民俗學原理》《民俗學叢話》《神秘的薩滿世界》《民間文學概論》《生靈嘆息》《民俗文化新論》《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理論與方法》等專著,主編有《中國風俗辭典》《中國民俗百科叢書》《滿族民間故事選》《世界風俗傳說故事大觀》《民間神譜》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民俗主體論
引言
第一節(jié) 民俗的構成
一、民俗構成的諸概念
1.民俗質(zhì)
2.民俗素
3.民俗鏈
4.民俗系列
5.民俗系統(tǒng)
二、關于民俗構成的說明
第二節(jié) 民俗的養(yǎng)成
一、俗民群體的民俗養(yǎng)成
1.俗民
2.群體
3.習俗慣制
4.習俗規(guī)則
二、俗民個體的民俗養(yǎng)成
1.俗民個體
2.習俗化
3.習俗化與再習俗化
4.習俗化與個性化
三、民俗養(yǎng)成中的民俗角色
結語
第二章 民俗控制論
引言
第一節(jié) 民俗控制的提出
一、民俗控制和社會控制
二、越軌和反越軌說
三、沖突和沖突論
四、標簽和標簽論
第二節(jié) 民俗控制的類型
一、隱喻型民俗控制
二、獎懲型民俗控制
三、監(jiān)測型民俗控制
四、規(guī)約型民俗控制
五、訴訟型民俗控制
六、禁忌型民俗控制
第三章 民俗符號論
引言
第一節(jié) 民俗符號的提出
一、關于符號學的一般論述
二、關于民俗符號學的一般原則
三、關于《中國符號詞典》
第二節(jié) 民俗符號的結構
第三節(jié) 言語系統(tǒng)的民俗指符
一、關于俗語、謎語的民俗指符
二、關于神話的民俗指符
1.神話素的排列組合形式
2.神話思維的聯(lián)想方式
第四節(jié) 非言語系統(tǒng)的民俗指符
一、聽覺的音響指符
二、視覺的標記指符
三、視覺的紋飾、圖像指符
四、視覺的實物指符
五、視覺的色彩指符
六、其他感覺的象征指符
第五節(jié) 關于民俗符號的民俗所指
第六節(jié) 中國古典民俗“符號”
第四章 民俗傳承論
引言
第一節(jié) 民俗傳承的再認識
一、關于傳承性特征的理解
二、關于傳承論的廣義內(nèi)涵
第二節(jié) 民俗傳承論的相關理論
一、“文化圈”“文化層”與維也納學派
1.文化圈
2.文化層
二、“泛埃及主義”與曼徹斯特學派
三、“文化區(qū)”“文化帶”與美國歷史學派
1.文化區(qū)
2.文化帶
第三節(jié) 民俗傳承的應用研究
一、民俗傳承與社會傳承
1.親族制度的傳承
2.繼承制度的傳承
3.婚姻制度的傳承
二、民俗傳承的應用要點
1.民俗傳承的發(fā)生
2.民俗傳承的機制
3.民俗傳承的系譜
4.民俗傳承的作用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