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德·弗洛里奧,航空工程師。自1992年至2000年,他是意大利航空局RAI-ENAC的型號合格審定部主任。在此期間,他還是歐洲聯(lián)合航空局(JAA)合格審定委員會的委員。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作為JAR-22和JAR-VLA分部的研究小組成員,他為這些標準的制訂與發(fā)展做出了貢獻。作為滑翔機和飛機駕駛員,他擁有超過25年的飛行經歷,而且還是OSTIV滑翔機發(fā)展專家組成員、國際無人機系統(tǒng)協(xié)會名譽會員。2008年6月,他被授予首屆UAS先驅獎,以表彰和感謝他對于國際UAS團體的杰出貢獻。De Florio先生和他的妻子Giovanna現(xiàn)在定居法國。他們有兩個孩子,Sergio和Francesca。趙越讓,男,1963年4月出生,陜西人,西北工業(yè)大學工學碩士,從事民機適航管理工作近20年,主持過多個適航標準的制訂工作,在我國民機適航業(yè)內享有較高聲譽。歷任成飛公司高級工程師;民航西南適航審定中心主任、民航西南局副總工程師;民航總局適航司副司長?,F(xiàn)任中國商飛公司適航管理部部長、ARI21項目副總指揮。孫有朝,男,1965年1月出生,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可靠性與適航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航空器RMS與適航技術學科帶頭人。江蘇省“青藍工程”優(yōu)秀青年骨干教師,江蘇省“333工程”學科帶頭人,入選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計劃,國家973計劃項目專家。長期從事航空器虛擬設計與驗證技術、大型飛機可靠性與安全性工程、航空器適航性設計與驗證技術、持續(xù)適航與風險評估技術等領域的教學、科研與工程實踐工作。主持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防科技工業(yè)民機專項、民航局科技計劃、飛機型號研制等數(shù)十余項課題的研究與開發(fā)工作。發(fā)表學術論文100余篇,申請國家發(fā)明專利10余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多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