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百年來,中國諸多知識分子一直希望通過移植西方“新倫理”的方式重建中國倫理道德體系,然而他們的“道德革命”總是無疾而終。為何西方倫理道德不能移植到中國呢?究其原因,還在于東西方倫理的源流與內容大相徑庭,在中國沒有合適的移植西方倫理的文化土壤。首先,從源頭上說,中國倫理是以人為中心發(fā)展起來的,而西方倫理是以上帝為中心發(fā)展起來的。中國人關注現世,其倫理道德是內生的,而西方人的道德來自上帝的啟示,并由上帝維系。其次,從流變上說,二十世紀以前,儒家倫理道德在中國歷史中有持續(xù)的影響,盡管二十世紀儒家受到很大沖擊,但其仍在社會上有較大的影響力。而西方在文藝復興以后其倫理道德卻向另一個方向發(fā)展,幾乎成為宗教道德的反動,其宗教超越感、神圣性消失殆盡。最后,從內容上說,中國儒家主張符合人類本性的“因人情節(jié)人欲”的禮義之道。而現代西方文明則走向與人類清靜本性相違背的“因人情縱人欲”的享樂主義。其結果就是人欲的過度膨脹,暴力貪婪成為社會常態(tài),消費主義和個人主義盛行。西方現代倫理已經陷入難以自拔的嚴重危機之中——它們不應成為中國人效仿的榜樣,也不可能被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