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于胥斯原:鄉(xiāng)族、風水與地…
02道德經(口袋本)
03中國節(jié):中秋
04增廣賢文(口袋本)
05大唐氣象 長安茶風
06中國節(jié):端午(寫給中國人…
07旗袍的靈魂是優(yōu)雅
08察哈爾蒙古族服飾文化研究…
09茶經誦讀
10美味求真
(美)馬克·里拉 著,鄧曉菁,王笑紅…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歐洲歷史上有許多這樣的例子:生活在民主社會、計劃體制…
可購
胡繼華 著
我們使用“倫理文化轉向”來根據(jù)發(fā)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后現(xiàn)代思想運動的趨…
李建平 主編
在抗戰(zhàn)時期,廣西是日本侵略軍兩次入侵慘遭破壞的重災區(qū),是出兵15萬北上抗日…
吾文泉著
吾文泉從南通趕來南京,讓我分享他的喜悅:他根據(jù)博士論文修改而成的《跨文化…
丹增著
《文化產業(yè)發(fā)展論》立足于我國文化產業(yè)發(fā)展實踐,尤其是廣大西部地區(qū)文化產業(yè)…
(美)羅爾 著,董洪川 譯
本書是一部媒介與文化學研究的入門讀物。作者展示了現(xiàn)代大眾媒介是如何與意識…
李裴
《隋唐五代道教美學思想研究》以隋及初唐、盛唐、唐末五代為分期,不早不晚和…
章偉文
《宋元道教易學初探》認為,道教易學的宗旨主要是彌補道家哲學偏重形而上學的…
孫遜
本叢書擬以都市文化研究為基礎,進行跨學科、跨文化的綜合研究。擬設置當代都…
許立昌, 許滌心著
智慧是一眼清泉,她可以匯入江海,掀起滔天巨浪;也可以牽出一縷涓流,靜靜地…
羅沛霖主編
本書主要由在研討會上發(fā)表的文章匯編而成,反映了與會的各位同仁的觀點和各自…
歐有才、李偉
剪紙在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中是民俗的產物,她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濃烈的原始趣味…
施仲謀
《中華文化承傳》獲香港教育統(tǒng)籌局優(yōu)質教育基金項目資助,是"中華文化研…
秦蕾 主編
本書是與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國文化概論》自學考試大綱、教材相配套的輔…
熊焰
暫缺簡介...
方交良 編著
本書生動、翔實地介紹了姓古今史事。內容包括葉姓的尋根、源起、流布、盛事、…
儲昭華 著
本書是儲昭華貫通中西哲學的結晶。作者以荀子為個案,意在透過荀子探討儒家文…
季芳桐
泰州學派是明代王陽明學派的一個分支,對于傳播王陽明學說、普及儒家思想起了…
李熙泰
本書是一部關于廈門及閩南地區(qū)同臺灣之間文化考證的小集子。本書分為草根文化…
葛剛巖
《文子》是西漢時已有的先秦古籍,它先于《淮南子》而成書?!段淖印冯m經后人…
中國水利文學藝術協(xié)會 編
本書共分四篇。第一篇為文獻篇,主要收錄了第二屆水文化分會理事會第一次、第…
任文京
本書論述了時代精神對邊塞詩人的影響。時代精神包括三個方面:進取精神、尚武…
毛迅
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于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價值重估問題一直困擾著學界,其中,斷…
張壽安著
清代禮學復興,成為18世紀以后儒學思想的主軸。本書討論18世紀的禮學思想,一…
葉晗 主編
《百部文化名著導讀》是一部以倡導高校學生特別是理工科學生讀經典、讀原著為…
故事天堂工作室
司馬遷的《史記》為二十五史之首,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部杰…
顧鳴塘
石文化是人類最早最久的文化。人類生活的最早階段便和石不能離,在發(fā)明金屬材…
劉明武 著
“五四”運動以來,以孔子和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受到眾多學者質疑,…
劉玉建
易學作為經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古代的箋注之學,用當今西方用語說是詮釋學…
邱國珍, 姚周輝, 賴施虬著
近20年,我在研究中國多民族文化圈及其分布特點時,特別喜歡閱讀有關民族史或…
費孝通著;惠海鳴譯
本書是費孝通先生的英文著作China’sGentry的中文譯本。本書于1953年在美國出…
三十六計是中國兵略的精華,是在各種環(huán)境下克敵或避敵制勝的法寶。三十六計不…
高友謙著
風水之術,大抵不出于形勢、方位兩家。言形勢者今謂之巒體,言方位者今謂之理…
梁申威 主編
本書是中國名聯(lián)系列中的《迎春吉慶聯(lián)》分冊,書中收錄了大量吉祥喜慶的迎春對…
吉布著
這是國內第一本專題介紹藏傳佛教特有的神秘現(xiàn)象——“樂空雙運”男女雙修法的…
崔平
道德社會如何可能?問題的焦點在于,各具特殊自我利益的個體擁有怎樣的存在屬…
楊奇慶
本書以英國議會2003年7月17日批準新《通信法》為契機,對電信技術變革時期的…
Stokes著
媒介與文化研究作為傳播學研究的重要分支,近年來在國內逐漸興起。 但是,一…
(春秋)孔丘著
《論語》以語錄體的形式記載了孔子及其門徙的言行,是后人了解孔子及儒家思想…
姚小平著
近幾年,應邀講學的機會多了起來。因為專業(yè)的關系,我主要是講語言學和它的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