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圖說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與…
02一杯中國茶:一片葉子的奇…
03茶席設計
04紡織文化遺產文獻集成…
05美美與共:海上絲路之土生…
06非遺里的中國茶:西湖龍井…
07中國節(jié)日影像志:靜觀與詮…
08笠翁對韻 龍文鞭影(口袋…
09三千世界三字經4
10孔府舊藏服飾研究:明代衍…
多令 著,花菇子 繪
內容簡介: 一部具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的跨界作品,故事講述了幾只不平凡的貓的經歷…
可購
劉偉 著
本書稿研究對象為南開大學圖書館所藏康熙年間三色匯評手抄本《迦陵詞》。作者…
王陽明 著
本書為《致良知是一種偉大的力量》的第二冊,應廣大讀者的要求,從《王文成公…
陳廣忠 著
二十四節(jié)氣是古代中國人民的偉大發(fā)明創(chuàng)造,2016年11月30日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
韓寶江 著
書稿梳理了歷來不甚清晰的清代前期至中期詞學審美取向流變的脈絡。從內外兩個…
陳從周 著
本書精選著名園林藝術學家陳從周先生膾炙人口的美文,從“說園”“游園”“園…
余作勝 著
樂書是兩漢時期重要的文獻品種。這些樂書記錄了兩漢及兩漢以前的音樂實踐、音…
中華書局經典教育研究中心 編,李瑩 注
為更好地挖掘與詮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及現(xiàn)實意義,彰顯并傳承其精神及魅…
養(yǎng)正書坊 著
出版說明 “天下之本在家”。以家庭為生活單元是千百年來中華兒女的居住習俗…
陸羽 撰,趙佶 撰,朱權 ... 編
《茶之三味》由《茶經 茶譜 茶疏》《大觀茶論 煮泉小品 茗史》《續(xù)茶經》(上…
憬悟 著
“牌坊”是一個地名,這里面住著有錢和沒錢的普通百姓,每天都在發(fā)生著民間?!?/p>
孫尚勇 著
《樂府通論》包括《緒論》、《樂府本體論》、《樂府藝術論》、《樂府文學論》…
中華書局 編
收錄中華書局員工2019年度創(chuàng)作或撰寫的文章,分為編輯手記、書里書外、學林散…
夏松濤 著
以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1957年舉辦的展覽活動為研究對象,本書通過對新中國大…
中華書局經典教育研究中心 編,尚季芳 注
竇維鍌,撰,李劍國,輯 校
《廣古今五行記》,唐竇維鍌撰,李劍國輯校,志怪小說集。原本三十卷,久已散…
王漢民,黃勝江 著
《乾隆朝文人戲曲研究》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結項成果。全書60余萬字,分上下卷…
[元] 浦江吳氏,[清] 曾懿 著
“中饋”指女子在家中主管的飲食之事,以“中饋錄”命名的中國古代食譜有(元…
杜甫 著,孫微,王冰雅,金莎莎 點校,董養(yǎng)…
杜甫詩歌流傳萬古,千年以來,注釋不斷。歷代注解各有特色,不容忽視。元代注…
韓育生 著,南榖小蓮 繪
本書是一部介紹詩經里的植物的筆記體讀本,每種植物包含《詩經》原文、雜家題…
單治國,張春花,成文章 等編
《普洱茶學》從普洱茶的形成與發(fā)展、普洱茶加工學、普洱茶鑒評與收藏學、普洱…
周雯,陳亦水,仲呈祥 編
《賽博文化與數(shù)字人文》收錄了國際學術研討會“數(shù)字媒體研究年會——賽博文化…
蘇勇軍 著
《傳統(tǒng)·傳承:象山海洋非物質文化/悅讀叢書》以“挖掘海洋歷史,搶救非…
付少振,畢研婷 著,曾振宇 編
《漢字中國》叢書的編著者們認為“中國本土哲學與文化形態(tài)中的概念、文字和詞…
傅禮白 著,曾振宇 編
李亞信,郭征 著,曾振宇 編
金學智 著
本書為蘇州園林美學的散文自選集,形式上,短小活潑、體裁多樣,有題詞、小品…
詹永偉 著
本書共五章,第一章導論,概述中國園林包括蘇州古典園林的發(fā)展史和特色。蘇州…
周蘇寧 著
此書是一本全面介紹拙政園的通俗讀物,由蘇州園林專業(yè)工作者撰寫。作者浸染蘇…
董壽琪 著
本冊所選均為摹寫蘇州歷代名園的繪畫作品,在一幅幅精美的圖畫背后連接著的是…
趙斌 著
筆者讀李白、認知李白、感悟李白,偏重于尋找影響李白成長的諸多因素,進而注…
[蘇] 米·伊林 著,胡愈之 譯
你知道世界上第一本書“有手有腳”,會說話,會唱歌嗎?你知道如何讀懂羽毛、…
茅曉偉,周蘇寧,沈亮 著
園林之美,無與倫比,園林歷史,悠遠流長。蘇州園林自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
衣學領 著
中國園林是世界園林之母,蘇州園林是中國園林的典型代表。本書記錄了主編衣學…
馬哲峰,陳曉雷 著
最近二十多年以來,伴隨普洱茶的崛起,六大茶山重又成為普洱茶的中心。云南大…
劉乾陽 著,曾振宇 編
廣州大學文學思想研究中心,沙紅兵 編
要實現(xiàn)文學思想研究的真正創(chuàng)新與突破,尚待更多的文學史、文學批評史,特別是…
彭南生 嚴鵬 著
華中師范大學中國工業(yè)文化研究中心系華中師范大學與工信部工業(yè)文化發(fā)展中心合…
黃育聰 著
現(xiàn)代天津因開埠而成為華北商業(yè)中心,提供給文人群體以多重而豐富的活動空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