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一、研究背景及選題意義
二、相關研究狀況
(一)國別研究中的中歐關系
(二)案例研究中的中歐關系
(三)互動進程中的中歐關系
(四)小結
三、研究對象說明
(一)研究對象界定
(二)研究對象概況
四、基本框架及主要內容
第1章 理解中歐關系的主要理論視角
一、新現(xiàn)實主義的國際合作觀
(一)國際合作的可能性
(二)國際合作的限制因素
(三)國際合作的實現(xiàn)路徑
(四)對中歐關系的適用性評估
二、新自由制度主義的國際合作觀
(一)權力與復合相互依賴
(二)國際合作的限制因素
(三)國際制度與合作路徑
(四)對中歐關系的適用性評估
三、國際關系的社會理論(一):建構主義的國際合作觀
(一)國際關系理論中的建構主義
(二)建構主義的國際合作路徑
(三)對中歐關系的適用性評估
四、國際關系的社會理論(二):英國學派的國際合作觀
(一)國際關系理論中的英國學派
(二)英國學派的國際合作路徑
(三)對中歐關系的適用性評估
第2章 另一種解讀視角:社會化、身份建構與中歐關系
一、主流理論的啟發(fā)與解釋困境
二、一種社會學取向的分析路徑
三、重要概念界定
(一)國際體系:作為社會系統(tǒng)的結構
(二)國際體系單元:作為社會人的國家
(三)單元互動的雙向度路徑:社會化過程與身份互構
第3章 中歐合作的起步與磨合期:1975~1989年
一、1975年前的交往簡史
(一)在兩極國際格局下
(二)啟航后的緩慢進展
(三)“文化大革命”的影響
二、“第16號北約成員
(一)尼克松訪華的鋪墊意義
(二)重塑“三個世界”理論
(三)反蘇統(tǒng)一戰(zhàn)線下的合作
三、獨立的外交政策
(一)成為禁忌的“三個世界”理論
……
第4章 中歐合作的挫折與新動力:1989~1995年
第5章 中歐合作的提升與強化:1995~2005年
第6章 社會化與中歐合作——從體系向度再釋中歐關系
第7章 身份認同與中歐合作——從互動向度再釋中歐關系
第8章 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