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有色紡織纖維概述與分類
1.1.1 有色紡織纖維概述
1.1.2 有色紡織纖維分類
1.2 有色纖維的命名
1.2.1 纖維習慣命名
1.2.2 纖維系統(tǒng)命名
1.2.3 纖維的商品名
1.3 紡織纖維的發(fā)展概況
1.3.1 天然纖維的使用
1.3.2 人造纖維的發(fā)展
1.3.3 合成纖維的發(fā)展
1.4 有色紡織纖維在案件偵破中的作用
1.4.1 確定案件的性質
1.4.2 確定受害人和嫌疑人的職業(yè)和生活習慣
1.4.3 為偵破案件提供重要線索和偵查方向,縮小偵查范圍
1.4.4 為案件偵破提供重要證據
1.5 有色纖維物證存在部位及收集
1.5.1 有色纖維的轉移理論
1.5.2 有色纖維物證的特點及存在部位
1.5.3 有色纖維物證的收集
第2章 紡織纖維的結構和性質
2.1 紡織纖維的結構
2.1.1 纖維的大分子結構
2.1.2 纖維的超分子結構
2.1.3 纖維的形態(tài)結構
2.1.4 纖維的結構層次
2.2 纖維的性質
2.2.1 纖維的熱學性質
2.2.2 纖維的燃燒性
2.2.3 纖維的各向異性
2.2.4 纖維的光學性質
2.2.5 纖維的溶解性
第3章 天然纖維
3.1 植物纖維
3.1.1 植物纖維的組成
3.1.2 植物纖維的性質
3.1.3 常見植物纖維的種類
3.2 動物纖維
3.2.1 毛纖維
3.2.2 蠶絲纖維
第4章 人造纖維
4.1 人造纖維素纖維
4.1.1 黏膠纖維
4.1.2 醋酯纖維
4.1.3 銅氨纖維
4.1.4 天絲纖維
4.1.5 莫代爾纖維
4.1.6 竹纖維
4.1.7 聚乳酸纖維
4.2 再生蛋白質纖維
4.2.1 再生蠶絲蛋白纖維
4.2.2 大豆蛋白纖維
4.2.3 牛奶蛋白纖維
4.2.4 仿蜘蛛絲
第5章 合成纖維
5.1 概述
5.1.1 合成纖維及發(fā)展概況
5.1.2 成纖聚合物的條件
5.1.3 合成纖維的分類
5.1.4 合成纖維的命名
5.1.5 合成纖維的特性
5.2 常見的合成纖維
5.2.1 滌綸纖維(聚酯纖維)
5.2.2 錦綸纖維(聚酰胺纖維)
5.2.3 腈綸纖維(聚丙烯腈纖維)
5.2.4 丙綸纖維(聚丙烯纖維)
5.2.5 氨綸纖維(聚氨酯纖維)
5.2.6 維綸纖維(聚乙烯醇縮甲醛纖維)
5.2.7 氯綸纖維(聚氯乙烯纖維)
第6章 紡織纖維的分析方法
6.1 概述
6.1.1 纖維物證的搜索與發(fā)現
6.1.2 纖維物證的采取
6.1.3 纖維物證的送驗
6.1.4 纖維物證的檢驗
6.2 纖維物證的物理和化學檢驗方法
6.2.1 物理檢驗法
6.2.2 顯微鏡法
6.2.3 化學檢驗法
6.3 儀器分析方法
6.3.1 掃描電鏡-X射線能譜法
6.3.2 裂解氣相色譜(PY/GC)法
6.3.3 紅外光譜法
6.3.4 激光拉曼光譜法
6.3.5 熱分析法
第7章 紡織品及其檢驗
7.1 紡織品概述
7.1.1 紡織品及其法庭檢驗的意義
7.1.2 紡織品的分類
7.2 紗線和線
7.2.1 紗線
7.2.2 線
7.2.3 紗線和線的結構
7.3 繩制品和帶織物
7.3.1 繩制品
7.3.2 帶織物
7.4 織物
7.4.1 機織物
7.4.2 針織物
7.4.3 無紡布
7.5 紡織品的檢驗
7.5.1 紡織品檢材特點及收集
7.5.2 紡織品的檢驗
第8章 有色紡織纖維上的染料及提取
8.1 概述
8.1.1 染料的發(fā)展概況
8.1.2 染料的分類
8.1.3 染料的命名
8.1.4 染料的發(fā)色原理
8.2 常見紡織纖維上的染料
8.2.1 纖維素纖維上的染料
8.2.2 蛋白質纖維上的染料
8.2.3 合成纖維上的染料
8.2.4 白色纖維上的熒光增白劑
8.3 纖維上染料的提取
8.3.1 有色紡織纖維上染料提取的機理
8.3.2 纖維上染料的提取方法
第9章 有色纖維上染料的分析
9.1 概述
9.2 纖維上染料的初步鑒別——萃取法
9.2.1 棉、黏膠纖維上染料的鑒別
9.2.2 動物纖維上染料的鑒別
9.3 分子光譜法
9.3.1 顯微分光光度法
9.3.2 紫外-可見光譜法
9.3.3 熒光光譜法
9.3.4 拉曼光譜法
9.4 色譜法
9.4.1 薄層色譜法
9.4.2 高效液相色譜法
9.4.3 毛細管電泳法
9.4.4 液相色譜-質譜聯用(LC/MS)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