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全方位展現(xiàn)王慎中豐富的人生閱歷,彰顯其人格風采,突出其文學成就,拙著采取大致以時間為經,階段主要事件為緯,傳、評結合,詩、文專論的寫作體例。但時間順序服從事件性質和主次。如第三章“任職留都”本當在“謫判毗陵”之后,但由于突出王慎中作為文學家的特點,任職南京是他文學觀念發(fā)生變化的重要階段,所以以專章置于“毗陵”之前。設置第四、六章,一方面是全面反映王慎中一生主要活動的需要;另一方面,試圖從動態(tài)角度考察其作為散文家、詩人的特色。拙著在兩章中加大了文章解讀力度,俾使與后續(xù)的詩、文專論互為補充,相輔相成,以期通過較多的作品鑒賞,較為準確地評價其思想、文學成就與文學史地位。拙著中傳主活動在各章節(jié)中可能有交叉,但側重點不同,力避重復。詩、文專論除專節(jié)分析闡論外,于每章之后均作概括評論。根據(jù)編者意見,為了保證學術性,兼顧可讀性,拙著在可能情況下對學術的嚴謹森嚴作出一點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