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國改革開放日益深入。國家財政在改革中肩負著重大的任務,它既要為全國的改革提供財力上的可靠保證,又要積極進行財政體制的改革,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fā)展與完善,促進生產力的提高和經濟的繁榮。財政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給我們財政理論工作者提出了一個嚴峻的任務,即不僅要認真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財政改革的經驗,研究和吸取國外財政改革中的經驗教訓,而且要很好地探討中國歷史上的財政改革。搞清歷史上財政改革是在什么情況下進行的,其成敗得失對政治、經濟、軍事等起了什么作用,它對今天的財政改革有哪些可資借鑒之處。只有這樣,才能兼收并蓄,集古今中外之所長,掌握財政改革的發(fā)展規(guī)律,更好地為今天的財政改革服務。因為歷史是現(xiàn)實的一面鏡子,歷史的發(fā)展包含著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生產關系和生產力這兩大社會基本矛盾的發(fā)展運動,反映了財政分配與社會生產的相互關系,財政分配與商品交換的相互關系,財政分配與消費的相互關系,財政分配與價格分配的相互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