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家庭中藥養(yǎng)生必懂的9 件事
第一件事:寒熱溫涼調陰陽,五味藥性補五臟 ……2
第二件事:氣血陰陽效不同,分清體質好進補 ……3
第三件事:藥食同源最安全,藥補食補相輔助 ……4
第四件事:生搬硬套不可取,生病必須辨證治 ……5
第五件事:科學選購辨良藥,正確煎煮藥效強 ……6
第六件事:中藥服用要按時,好藥不能胡亂吃 ……7
第七件事:養(yǎng)生治療量不同,平時使用要分清 ……8
第八件事:小病慢病在家養(yǎng),重癥急癥速求醫(yī) ……9
第九件事:配伍宜忌不能忘,服藥忌口放心上 … 10
第二章 吃好才能身體好,消化疾病特效方
食欲缺乏 ………………………………………… 14
乏力困倦無食欲——芳香化濁,醒神開胃 …… 14
暴飲暴食傷食欲——消食導滯,清淡開胃 …… 16
面黃肌瘦無食欲——健脾益氣,補中和胃 …… 18
口苦目黃無食欲——清熱滲濕,導滯理氣 …… 20
消化不良 ………………………………………… 22
壓力大——疏肝理氣,化滯消痞 ……………… 22
暴飲暴食——消食導滯,和胃降逆 …………… 24
少吃早飽——健脾益氣,和胃化濕 …………… 26
胃脹口苦泛酸——辛開苦降,和胃消痞 ……… 28
口腔潰瘍——清熱解毒 ………………………… 30
胃炎——養(yǎng)陰益胃,和絡止痛 …………………… 32
胃、十二指腸潰瘍——溫中散寒,健脾益氣,
和中健胃 …………………………………………… 34
腸炎——疏肝理氣,化滯消痞 …………………… 36
腹瀉——消食導滯,和胃降逆 …………………… 38
便秘——健脾益氣,潤燥瀉熱 …………………… 40
第三章 三分慢病七分養(yǎng),常見慢病對癥方
糖尿病 ……………………………………………… 44
肝腎陰虛——滋補肝腎 ………………………… 44
糖尿病并發(fā)癥——滋陰固腎,通經活絡 ……… 46
高血壓病 ………………………………………… 48
肝陽上亢型——平肝潛陽,清熱息風 ………… 48
肝腎陰虛型——滋補肝腎,補虛降壓 ………… 50
高脂血癥 ………………………………………… 52
脾虛痰濕型——益氣健脾,除濕化痰 ………… 52
肝腎陰虛型——滋補肝腎,活血降脂 ………… 54
痛風 ………………………………………………… 56
關節(jié)紅腫喜涼——清熱利濕,通絡止痛 ……… 56
關節(jié)麻木喜溫——祛風散寒,除濕通絡 ……… 58
冠心病 ……………………………………………… 60
憋悶刺痛——活血化瘀,通脈止痛 …………… 60
胸悶揉按可緩解——疏肝理氣,活血通絡 …… 62
畏寒喜溫——辛溫通陽,宣痹散寒 …………… 64
第四章 自由呼吸更暢爽,呼吸疾病對癥方
感冒 ………………………………………………… 68
風寒感冒——辛溫解表,宣肺散寒 …………… 68
風熱感冒——辛涼解表,宣肺清熱 …………… 70
暑濕感冒——清暑解表,芳香化濁 …………… 72
咳嗽 ………………………………………………… 74
風寒咳嗽——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 74
風熱咳嗽——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 76
肺虛燥咳——疏風清肺,潤燥止咳 …………… 78
氣管炎、支氣管炎 ……………………………… 80
痰白胸悶(痰濕犯肺型)——健脾平喘,化痰止咳 80
痰黃便秘(痰熱壅肺型)——清熱肅肺,化痰止咳 82
哮喘 ………………………………………………… 84
遇冷嚴重——溫肺散寒,化痰平喘 …………… 84
遇熱嚴重——清熱宣肺,化痰定喘 …………… 86
第五章 重視“面子工程”,五官、皮膚疾病對癥方
老眼昏花——氣血雙補,滋肝補腎 …………… 90
近視——補肝益腎,祛風解郁 …………………… 92
白內障——滋補肝腎,明目消障 ………………… 94
結膜炎——祛風除濕,清熱解毒 ………………… 96
夜盲——肝腎雙補,滋陰明目 …………………… 98
沙眼——清熱解毒 ………………………………… 100
耳聾、耳鳴——清肝瀉熱,解郁通竅 ………… 102
鼻炎、鼻竇炎——益衛(wèi)固表,開竅豁痰 ……… 104
鼻出血——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 106
咽喉炎——清咽利嗓,滋陰潤肺 ……………… 108
聲音嘶啞——潤肺清咽,清火祛痰 …………… 110
牙痛 ………………………………………………… 112
遇風遇熱加劇——疏風清熱,解毒消腫 ……… 112
牙痛帶口臭——清胃瀉火,涼血止痛 ………… 114
長期牙痛——滋陰益腎,降火止痛 …………… 116
皮膚瘙癢——祛風除濕,清熱解毒 …………… 118
手足干裂——益氣養(yǎng)血,滋陰潤燥 …………… 120
老年斑——滋肝補腎,活血通絡 ………………… 122
腳氣——散風除濕,清熱解毒 …………………… 124
燒燙傷——補陰,祛火,排毒 …………………… 126
蚊蟲叮咬——清熱解毒,散瘀除蟲 …………… 128
第六章 筋骨舒暢一身輕,風濕骨痛對癥方
頸椎病——活血化瘀,通經活絡 ………………… 132
風濕性關節(jié)炎——祛風化濕,散寒通痹 ……… 134
類風濕關節(jié)炎 …………………………………… 136
濕熱型——通經活絡,散熱除濕 ……………… 136
寒濕型——通經活絡,散寒除濕 ……………… 138
肝腎虧損型——滋補肝腎,益氣壯陽 ………… 140
血瘀型——通經活絡,活血化瘀 ……………… 142
腰腿痛 ……………………………………………… 144
風寒型——祛風通絡,散寒止痛 ……………… 144
濕熱型——清熱利濕,舒筋止痛 ……………… 146
血瘀型——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 148
腎虛型——補腎助陽,活血通絡 ……………… 150
肩周炎——祛風散寒,通絡止痛 ………………… 152
足跟痛——散寒除濕,消痞散結,活血鎮(zhèn)痛 …… 154
腰肌勞損——祛風勝濕,溫經通絡,消炎止痛 156
跌打損傷——活血化瘀,止痛消腫 …………… 158
第七章 陰陽調和,男女常見病對癥方
月經不調 ………………………………………… 162
經量過多——清熱涼血,滋陰補氣 …………… 162
經量偏少——益氣養(yǎng)血,散寒解郁 …………… 164
痛經 ………………………………………………… 166
氣滯血瘀——行氣止痛,活血化瘀 …………… 166
寒凝血瘀——溫經散寒,活血化瘀 …………… 168
濕熱郁結——清熱除濕,化瘀止痛 …………… 170
氣血虛弱——益氣養(yǎng)血,調經止痛 …………… 172
肝腎不足——滋腎養(yǎng)肝,調經止痛 …………… 174
白帶異常——清熱利濕,補脾益腎 …………… 176
閉經——補氣養(yǎng)血,行氣活血 …………………… 178
陰道炎——清熱解毒,止癢殺蟲 ………………… 180
乳腺炎——疏風通絡,消腫散結 ………………… 182
更年期綜合征 …………………………………… 184
陰陽兩虛——補益肝腎,平補陰陽 …………… 184
肝氣郁結——疏肝理氣 ………………………… 186
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 ………………………… 188
腎虛精虧——補腎填精 ………………………… 188
氣滯血瘀——行氣活血 ………………………… 190
陽痿、早泄 ……………………………………… 192
腎虛——滋陰補腎,益氣升陽 ………………… 192
心脾兩虛——養(yǎng)心健脾 ………………………… 194
尿頻——固腎縮尿,補脾滋肝 …………………… 196
第八章 拒絕濫用抗生素,寶寶常見病對癥方
小兒夜啼 ………………………………………… 200
遇寒而啼—— 溫脾散寒,行氣止痛 ………… 200
煩躁、怕光夜啼—— 清心導滯,瀉火安神 … 202
受驚而啼—— 定驚安神,補氣養(yǎng)心 ………… 204
小兒百日咳——疏風宣肺,化痰止咳 ………… 206
小兒厭食——健脾開胃,消食助運化 ………… 208
小兒腹瀉 ………………………………………… 210
傷食腹瀉——消積導滯 ………………………… 210
風寒腹瀉——溫中散寒,化濕和中 …………… 212
濕熱腹瀉——清熱利濕 ………………………… 214
小兒食積——消積導滯,調理脾胃 …………… 216
小兒便秘 ………………………………………… 218
實秘——清熱潤腸通便,順氣導滯 …………… 218
虛秘——益氣養(yǎng)血,補脾潤腸 ………………… 220
水痘——清熱解毒利濕 …………………………… 222
麻疹——清熱解毒,宣散透疹 …………………… 224
腮腺炎——清熱解毒,軟堅散結 ………………… 226
第九章 上醫(yī)治未病,
不同體質的中藥調養(yǎng)方/229
陰虛體質的滋陰養(yǎng)陰方 …………………………… 230
陽虛體質的溫陽助陽方 …………………………… 231
氣虛體質的益氣補氣方 …………………………… 232
血瘀體質的活血化瘀方 …………………………… 233
痰濕體質的利水化濕方 …………………………… 234
濕熱體質的化濕除熱方 …………………………… 235
氣郁體質的開氣解郁方 …………………………… 236
特稟體質的防敏抗敏方 …………………………… 237
附錄A 常見中藥功效速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