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莊子名周,宋國人,是戰(zhàn)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老子并稱為“老莊”?!肚f子》被尊稱為《南華經》,與老子的《道德經》、列子的《沖虛經》作為道教最重要的三圣經。楚威王聞莊周賢,許以為相,莊子不受,且終身不仕。他終生貧困,卻蔑視權貴;他生性放達,主張順應自然,向往回到淳樸自然的遠古社會。據傳莊子的妻子死後,莊子不但不悲傷,反而鼓盆而歌,因為他認為人死以後,人的身體與靈魂就與自然萬物合而為一了。其逍遙的處世態(tài)度對後世影響極大。莊子其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莊子》想象力豐富,文筆變化多端,類似予《逍遙游》的“鯤鵬云舉任逍遙”,《齊物論》的“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天運》的“相啕以濕,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這樣令人神思飛揚的故事府拾皆是,目不暇接。閱讀《莊子》,宛如在一陣陣仙風道雨中靜靜聆聽先哲圣賢娓娓道出宇宙的奧秘和人生真諦。《詩經》:《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傳說是孔子將三千馀首古詩整理成三百零五首,子日:“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無邪。”子日: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詩經》內容豐富多彩,分《風》、《雅》、《頌》,既有民間歌謠,也有貴族詩歌;既有京都雅音,也有地方土風;既有廟堂歌樂,也有市井雜唱。所以孔子教導弟子:“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詩經》是中國詩歌乃至中國文學的重要源頭,它的內容、思想、意象、語言、創(chuàng)作方法對後世的影響都是難以估量的。古人總結《詩》有“風、雅、頌、賦、比、興”六義?!对娊洝返恼Z言早已成為我們語言寶庫中的精華,許多成語如“投桃報李”、“窈窕淑女”、“戰(zhàn)戰(zhàn)兢兢”、“高山仰止”、“暴虎馮河”等都源自《詩經》?!芭e世皆宗李杜詩,不知李杜更宗誰?能探風雅無窮意,始是乾坤絕妙辭。”原來唐詩源于《詩經》。我們誦讀《詩經》,就是與李白、杜甫等偉大詩人平等起步!《易經》:《易經》是中華文明的根本,被稱為儒家六經之首,是對後世影響最深、最廣、最長的古經?!兑捉洝纷畛跏且徊空俭咧畷?,它“決嫌疑,定猶豫”?!耙住笔恰昂喴住钡囊馑?,是說筮法比卜法簡易。“易”也是“變易”的意思。據說周文王被囚羑里,演練伏羲八卦成六十四卦,周公做爻辭,孔子做十翼。孔子評價《易經》:“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先得之報。”《易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曾激勵著無數的志士仁人?!兑捉洝肥钦軐W家觀察世界的智慧之源;《易經》是中醫(yī)陰陽平衡理論的基石:《易經》是道家畢生修煉的功課;《易經》是科學研究的辯證法,其“否極泰來”包含著事物變化的奧秘,乃至于現(xiàn)代計算機就是建立在周易使用的二進制基礎之上的!孔子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笨鬃友辛暋兑捉洝?,甚至數次磨斷了連綴書簡的牛皮?!兑捉洝返闹匾钥梢娨话?!《楚辭》:《楚辭》的出現(xiàn),喚醒了《詩經》後沉寂達300年之久的詩壇。劉勰說:“自風雅寢聲,莫或抽緒,奇文郁起,其《離騷》哉!”《楚辭》是戰(zhàn)國後期楚國屈原、宋玉等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故謂之楚辭。屈原是中國古代浪漫文學之父。屈原的《離騷》不但是《楚辭》中最杰出的作品,而且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篇宏偉壯麗的抒情長詩?!峨x騷》開辟了中國詩歌的浪漫主義先河,其風格表現(xiàn)在壯烈的激情、飛騰的想象、奇幻的意境和絢麗的文采上?!峨x騷》的比興手法更勝于《詩經》,其善鳥香草陪忠貞,惡禽臭物比饞佞,無不寄情以物,托物以諷?!妒酚洝贩Q《離騷》:“其文約,其辭微,其志結,其行廉。其稱文大小而指級大,舉類邇而見義遠?!薄冻o》的語言形式打破了四言體的格局,吸收楚歌的形式,創(chuàng)造了句法參差靈活,結構富于變化的詩體,為以後五言詩、七言詩、辭賦的出現(xiàn)打下了基礎。《宋詞三百首》:唐詩、宋詞、元曲各擅一代文學之勝,形成中國文學史上的三座高峰。詞是一種可以配樂歌唱的新體抒情詩,產生于唐,繁衍于五代,大盛于兩宋。詞又稱“詩馀”、“長短句”,有固定的詞牌。風格獨特:一是合音律;二是含蓄?!罢Z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詩之境闊,詞之言長?!彼卧~的發(fā)展,經歷了以晏殊、歐陽修為領袖的北宋時期,以蘇軾為代表的南宋時期。風格流派以婉約、豪放二派為主。婉約派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使人莫名的惆悵;豪放派的“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令人何等的激昂!《宋詞三百首》為詞學大師朱孝臧(又號疆村)選編,是流傳最廣的、影響最大的宋詞選本。初版于民國甲子年(1924年),錄詞人88家、詞300首,後唐圭璋箋注本(1934年)刪詞人6家、詞28首,另增II首,只存詞283首,後又增補2首,共為285首。本書提供了三個版本的全部88家詞人、313首詞,是《宋詞三百首》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