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作品集中國文學作品集大家小書(共50冊)

大家小書(共50冊)

大家小書(共50冊)

定 價:¥1165.00

作 者: 常任俠 著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文化 文化評述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200097825 出版時間: 2013-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 12000 字數:  

內容簡介

  唐宋詞欣賞“一代詞宗”夏承燾的詞學欣賞之作。作者深入分析歷代名家名詞,貫串詞義或意象,連綴內在的關聯和感情的邏輯,詮釋全篇宗旨和作者意圖,從而引導讀者充分感知詞的藝術。詞學十講本書根據龍榆生詞學學習創(chuàng)作課上講義編輯而成,作品深入淺出地講解了詞學淵源、選調、作法等內容。其論選韻、重去聲、析比興,皆鞭辟入里,富遠見卓識,可說是講解宋詞欣賞的優(yōu)秀讀物?!段饔斡洝仿挶緯橇指壬鷮浀渥髌返慕庾x:《西游記》是以童話的方式反映市民社會的英雄理想。孫悟空的形象,更多地源于市井文化;而《西游記》描繪的神魔世界,和世俗市民社會息息相關?!督鹌棵贰啡宋镒髌菲饰隽恕督鹌棵贰分卸邆€人物,透過他們的音容笑貌、悲歡離合、命運遭際,讓讀者認識這些人物彼此的糾葛,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以及普遍的人性。梓翁說園本書結合各地的園林,系統(tǒng)論述中國造園理論諸如立意、組景、動觀、靜觀、掇山、理水、栽植等,可說是中國園林最佳的導游。既是嚴謹的園林理論文章,又是婉約清麗、暢快明達的文學小品。鄉(xiāng)土中國《鄉(xiāng)土中國》是社會學家費孝通的代表作。沿著作者的思路,能夠一窺中國的基層社會。雖然成書較早,但作者透視社會的眼光、觀察社會的方法,仍然充滿活力,而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更是迎面撲來。我的雜學周作人的學問與文章,世人難及。他一生閱書無數,古今中外都有所涉獵,其讀書的思想路徑顯現在本書中:他度人金針,如數家珍地一一羅列心愛的書,傳給愛書之人一把進入文學殿堂的鑰匙。魯迅批判可謂最早的一部魯迅研究的專著。全書從魯迅之思想性格與環(huán)境的關系說起,分析了魯迅精神發(fā)展的幾個階段,然后重點考察魯迅的成就,最后探討魯迅之本質,從而構成一個嚴密而完整的體系。沈從文的文物世界本書編選的研究文章,可以管窺沈從文先生的文物研究:他利用文物與文獻互證這一獨特方法,保存了過去時代的生命形式,構筑的是生動的藝術史和文化史。而作家的文字與筆法,更是饒有韻味。啟功的書畫世界啟功先生是當代著名學者、畫家和書法家。對書法藝術以及書法史上的許多問題,更是別具只眼。本書收錄作者有關書法創(chuàng)作、法帖考辨、書畫鑒定多篇,從中可以管窺一代宗師的書畫世界。中國史學入門本書為史學泰斗顧頡剛口述、何啟君整理的史學著作。當時,作者年屆高齡,因此凝聚了他一生從事史學研究的經驗和心得。而文風平實,介紹全面,足以引領讀者輕松、快速地步入史學殿堂。歷代筆記概述本書按朝代分期,梳理歷代筆記:魏晉南北朝筆記、唐代的筆記、宋代的筆記……是一部筆記閱讀的導讀之作。作者詳解材料背景,從中可見碧海掣鯨的歷史,以及云蒸霞蔚的人文景觀。中國古代衣食住行本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古代詩文中常見的古人的服裝和佩飾、飲食和器皿、宮室和起居、車馬和交通作了介紹,通過講解古人的衣食住行,重構歷史的氛圍和圖景。佛教常識答問《佛教常識答問》系趙樸初先生的佛學專著。趙老自問自答,從佛教的創(chuàng)立到佛法的基本內容,到佛教的典籍,再到佛教的發(fā)展、傳播和演變,向我們展示了佛教豐富的大千世界。漢化佛教與佛寺本書著眼于佛寺的建筑,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佛教的起源、傳播、漢化,是一冊有關佛教和寺廟的入門讀物,更可謂一幅上乘的“寺廟導游圖”。詩境淺說俞陛云先生為家中孫兒女“欲學為詩”特意編選的啟蒙讀物。專論唐朝律詩和絕句的作法,側重于分析“聲調、格律、意義及句法、字法”以及“詩境之妙”,觀點獨特,品評精到,頗能給人啟發(fā)。詩論作品用西方詩學解釋中國古典詩歌,用中國詩論來印證西方詩學,對中國詩歌的起源、詩歌與音樂、舞蹈的關系、詩歌與天賦、散文的關系、詩與畫的關系、中國詩的音律等作了深入的美學探索。詩詞格律概要作品講述古典詩詞格律最基本的知識,為鑒賞古代詩詞,學習詩詞創(chuàng)作,提供一條準確而又簡捷的途徑。作品推陳出新,嚴肅性與科學性并舉,是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寫就的學術普及經典。詞曲概論本書是一本詞學專著,分為上下兩編:上編論源流,主要論述詞曲的特性、起源及流變。下編論法式,著重探討聲韻、平仄的安排、韻位的疏密等。對許多問題的闡發(fā)細致深入,具有獨到見解。史學要論以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史學觀研究史學的開創(chuàng)之作。書中宣揚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認為歷史就是人類的生活并其產物的文化;而人類的歷史,乃是包括一切社會生活現象的廣大的活動。史料與史學作品是講述中國古代“史料學”與“歷史學”,是用唯物史觀探討歷史學方法的著作。作者簡論文獻中的史料,并探討收集史料的方法,還以司馬遷、劉知幾為例,分析其貢獻。孔子的故事本書記載孔子的出生、講學、周游,刪《詩》定《禮》著《春秋》,以及宣揚德政、仁政的故事。作品語言通俗、史料翔實,是一本記錄孔子人生軌跡的的人物傳記。大一統(tǒng)與儒家思想作品從公羊學談起,系統(tǒng)地介紹了中華民族大一統(tǒng)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尤其解析了與儒家思想的密切關系,是從一個角度切入中國思想史的經典作品。敦煌學概論作品可稱我國第一本講述敦煌學的簡明教材。作者以自己親身經歷與感受入題,言簡意賅地介紹了敦煌經卷與藝術品的豐富內容,從影響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高度評述敦煌學在中國乃至世界上的價值。史學遺產六講作品論述了歷史觀點、歷史文獻學、歷史編纂學、歷史文學等幾個方面的優(yōu)秀遺產,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研究這些遺產,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史學在社會中的作用,總結中國史學發(fā)展的規(guī)律。論雅俗共賞本書是朱自清先生抗戰(zhàn)勝利后所作部分文章的結集,共收入“關于文藝的論文十四篇”。作者以明白曉暢的口語,輔以大量貼切生動的文藝例證,揭示出藝術與文學的一些基本規(guī)律。中國戲劇史講座本書簡練地介紹了我國戲劇的起源、形成和各個時期的發(fā)展,對中國戲曲發(fā)展作了通史性的探討和總結,尤其是對中國戲曲聲腔的三大源流——昆曲、弋陽腔、梆子腔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梳理。

作者簡介

  一流的學者,整齊的陣容:王力 王昆侖 龍榆生 葉嘉瑩白化文 呂思勉 朱光潛 朱自清任繼愈 劉葉秋 許嘉璐 楊向奎李大釗 李長之 吳世昌 沈從文沈祖棻 啟功 張中行 陳從周茅以升 林庚 羅常培 季鎮(zhèn)淮竺可楨 金性堯 周汝昌 周作人周貽白 孟超 趙樸初 俞陛云姜亮夫 費孝通 夏承燾 顧頡剛黃裳 柴德賡 薩孟武 常任俠夏承燾(1900—1986),中國現代著名詞學家、詩詞作家、教育家,浙江省溫州市人。早年喜讀詩詞,后專攻詞學,1930年任杭州之江文理學院國文系教授。解放后歷任杭州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杭州大學文學研究室主任等職。其主要著作有:《白石歌曲旁譜辨》、《唐宋詞人年譜》、《唐宋詞論叢》、《姜白石詞編年箋?!?、《月輪山詞論集》、《瞿髯論詞絕句》、《夏承燾詞集》、《天風閣詞集》、《天風閣學詞日記》、《夏承燾集》(八卷)等。龍榆生(1902-1966),名沐勛,以字行,又名龍七,別號忍寒居士,江西萬載人。從1928年起,先后任教于上海暨南大學、廣州中山大學、南京中央大學及上海音樂學院等院校。一生致力于詞學研究,曾主編《詞學季刊》、《同聲月刊》。著有《中國韻文史》、《詞學十講》、《詞曲概論》等。林庚(1910—2006),字靜希,原籍福建閩侯(今福州市)。詩人、文學史家。1933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中文系。1933年秋出版第一本自由體詩集《夜》,曾任《文學季刊》編委,后任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教授。著有《春夜與窗》、《問路集》、《空間的馳想》等詩集及《中國文學史》、《詩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問論箋》、《詩人李白》、《唐詩綜論》、《新詩格律與語言的詩化》等。孟超(1902—1976),原名憲啟,又名公韜,字勵吾,筆名有東郭迪吉、林青、林默、迦陵等。山東諸城人。1926年畢業(yè)于上海大學中文系。1927年在武漢全國總工會工作。1928年在上海參與組織太陽社,創(chuàng)辦《太陽月刊》。參加左聯,參與創(chuàng)辦藝術劇社。1947年赴中國香港,任《大公報》、《新民報》文藝副刊編輯。1949年后任人民美術出版社創(chuàng)作室主任、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兼戲劇編輯室主任。一生從事文藝活動,創(chuàng)辦報刊并為之撰文。20世紀60年代,創(chuàng)作歷史劇《李慧娘》。陳從周(1918—2000),原名郁文,晚年別號梓室,自稱梓翁。中國聞名的著名古建筑、園林藝術家、專家。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擅長文史,兼工詩詞、繪畫。1978年,曾赴美國紐約為大都會博物館設計園林“明軒”。1987年,設計并主持施工上海豫園東部園林的復園工程。主要著述有《蘇州園林》、《揚州園林》、《說園》、《中國民居》、《紹興石橋》、《山湖處處》、《岱廟建筑》、《上海近代建筑史稿》等,另有40余萬字的散文集《梓室余墨》。費孝通(1910—2005),字彝江,祖籍江蘇吳江。1936年赴英留學,1938年獲倫敦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先后任云南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社會學系主任、副教務長。1949年后歷任中央民族學院教授、副院長,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長、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曾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等職。曾獲美國馬林諾夫斯基紀念獎、英國皇家人類學會的赫胥黎獎章、美國大英百科全書獎、日本福岡市亞洲文化大獎、菲律賓“麥格賽”社會領袖獎等獎項。主要著作有《江村經濟》、《民族與社會》、《生育制度》、《行行重行行》等。李長之(1910—1978),初名李長植,山東利津縣人。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哲學系,先后在中央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任教,是著名的詩人、翻譯家、學者,在文學批評和古典文學研究領域造詣尤深。主要著作有《夜宴》、《魯迅批判》、《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批評精神》、《文藝史學和文藝科學》、《夢雨集》、《苦霧集》、《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孔子的故事》、《中國文學史略稿》等。周作人(1885—1967),浙江紹興人。原名櫆壽(后改為奎綬),字星杓,又名啟明、啟孟、起孟,筆名遐壽、仲密、豈明,號知堂、藥堂等。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文學理論家、評論家、詩人、翻譯家、思想家,中國民俗學開拓人,新文化運動的杰出代表。歷任國立北京大學教授、東方文學系主任,燕京大學新文學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運動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編輯。“五四運動”之后,參與成立“文學研究會”;參與創(chuàng)辦《語絲》周刊,任主編和主要撰稿人。新中國成立后主要從事寫作工作。一生著作和譯著甚豐,有《歐洲文學史》、《中國新文學的源流》、《談龍集》、《談虎集》、《知堂回想錄》、《魯迅的故家》、《老虎橋雜詩》、《雨天的書》、《希臘神話》等。啟功(1912—2005),字元白,也作元伯,中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書畫家、文物鑒定家。滿族,清代皇族后裔。曾任輔仁中學國文教員,輔仁大學國文系講師、副教授,兼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1952年后任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教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顧問。主要著作有《古代字體論稿》、《詩文聲律論稿》、《啟功叢稿》、《啟功韻語》、《漢語現象論叢》、《論書絕句》、《論書札記》等。顧頡剛(1893—1980),著名歷史學家,江蘇蘇州人。192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歷任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云南大學、齊魯大學、中央大學、復旦大學、蘭州大學教授及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主任、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會主任、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主任、中央研究院人文組院士、中國科學院(后改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在上古史、民俗學、歷史地理學等領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生平著述宏富,出版有《古史辨》、《秦漢的方士與儒生》(原名《漢代學術史略》)、《三皇考》、《史林雜識》、《吳歌甲集》、《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妙峰山》、《中國歷史地圖集》等。劉葉秋(1917—1988),原名桐良,字葉秋,號嶧莘,后以字行。早年畢業(yè)于北京中國大學文學系,后在天津《民國日報》任副刊主編,并在天津工商學院女子文學院兼課。新中國成立后在天津津沽大學、北京政法學院等校任教。1958年調到商務印書館參加《辭源》的修訂工作。1980年被聘為南開大學中文系兼職教授。先后出版《魏晉南北朝小說》、《古典小說論叢》、《歷代筆記概述》、《中國字典史略》等著作。許嘉璐,1959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后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副校長,中國訓詁學研究會會長,國家教委全國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員會副主,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小組成員,第九屆、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長期從事訓詁學、《說文》學、古代文化學、中文信息處理等學科的教學和研究,出版學術專著9部,發(fā)表論文多篇,主持完成《文白對照十三經》、《文白對照諸子集成》、《二十四史全譯》等大型文化工程。趙樸初(1907—2000),安徽太湖人,杰出的愛國宗教領袖、詩人、書法家。早年就學于蘇州東吳大學。1949年之前,一直在上海佛教界及慈善機構任職??箲?zhàn)爆發(fā)后,曾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理事、上海少年村村長,并參與發(fā)起組建中國民主促進會。1949年之后,歷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日友好協會副會長,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院長,中國宗教和平委員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第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出版有《滴水集》、《片石集》、《趙樸初詩詞曲手跡選》、《佛教常識答問》等。白化文,1930年生,北京市人。1955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任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已退休。主要研究方向為??颇夸?、敦煌學、佛教等。已發(fā)表的單行本著作30種,主要有《佛光的折射》(1988)、《校注》(1992)、《敦煌文物目錄導論》(1992),《漢化佛教法器服飾略說》(1998)、《學習寫對聯》(1998)、《承澤副墨》(2002)等。俞陛云(1868—1950),字階青,別號樂靜居士,晚號存影老人。浙江德清人,近代知名學者、詩人。清末經學大師俞樾之孫,現代文學家俞平伯之父。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戊戌科中進士后參加殿試,并以一甲三名賜探花及第,授編修。1912年(民國元年)任浙江省圖書館監(jiān)督(館長)。著有《小竹里館吟草》、《樂青詞》、《詩境淺說》、《詩境淺說續(xù)編》、《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清代閨秀詩話》等。朱光潛(1897—1986),筆名孟實、盟石,安徽桐城人。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翻譯家,我國現代美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曾任北京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安徽大學等院校教授。參與籌辦《文學雜志》并任主編。新中國成立后,任中華全國美學學會會長、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作協顧問。翻譯柏拉圖《文藝對話集》、萊辛《拉奧孔》、艾克曼所輯《歌德談話錄》、黑格爾《美學》3卷等;著有《給青年的十三封信》、《談美》、《西方美學史》、《詩論》等;有《朱光潛全集》(20卷)行世。王力(1900—1986),字了一,廣西博白人。著名語言學家,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之一。曾就讀于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師從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后留學法國,獲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回國后曾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大、中山大學、北京大學教授。一生從事漢語教學與研究工作,對漢語語音、語法、詞匯的歷史和現狀研究精深,并兼擅詩文、翻譯。著有《中國現代語法》、《漢語詩律學》、《漢語音韻學》、《詩詞格律概要》、《中國語言學史》、《同源字典》、《龍蟲并雕齋瑣語》等。龍榆生(1902—1966),名沐勛,以字行,又名龍七,別號忍寒居士,江西萬載人。1928年起,先后任教于上海暨南大學、廣州中山大學、南京中央大學及上海音樂學院等院校。一生致力于詞學研究,曾主編《詞學季刊》、《同聲月刊》。著有《中國韻文史》、《詞學十講》、《唐宋詞格律》、《唐宋名家詞選》等。翦伯贊(1898-1968日),湖南桃源人,維吾爾族,歷史學家。1924年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留學。1926年回國后,南下廣東參加國民革命軍。曾任燕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副校長,以及中央民族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發(fā)起編纂《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參與主編《中國史綱要》,并著有《中國史綱》、《先秦史》、《秦漢史》等。李大釗(1889—1927),字守常,河北省樂亭縣人。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和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1916年任北京《晨鐘報》主編。1917年任《甲寅》日刊編輯。1917年年底,入北京大學任圖書館主任,參與編輯《新青年》,并任北京大學經濟學、歷史學教授。參與創(chuàng)辦《每周評論》,參與籌建中國共產黨,并曾任中共中央委員。1927年被捕,英勇就義。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后,率先接受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發(fā)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等著名論文。姜亮夫(1902—1995),原名寅清,以字行,云南昭通人,語言學家、敦煌學家。1926年入北京師范大學國文研究科,后轉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學習。1935年自費游學巴黎,專心抄錄法、英所藏敦煌寫卷。曾任復旦大學、云南大學、杭州大學教授,杭州大學古籍研究所所長,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顧問、語言文學分會會長,生平著述宏富,著有《文學概論講述》、《屈原賦校注》、《陸機年譜》、《中國聲韻學》、《古文字學》、《敦煌學概論》等,有24卷本《姜亮夫全集》行世。季鎮(zhèn)淮(1913—1997),字子韋,又字來之,江蘇淮安人,古典文學研究家,民盟成員。師從聞一多先生,1941年畢業(yè)于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曾任清華大學研究院中文系副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主編有《中國文學史》、《近代詩選》、《歷代詩歌選》,著有《司馬遷》、《聞朱年譜》、《來之文錄》、《來之文錄續(xù)編》等。黃裳,原名容鼎昌,滿洲鑲紅旗。筆名黃裳、勉仲、趙會儀。當代散文家、高級記者。1919年生河北井陘,原籍山東益都北城。曾在南開中學和交通大學就讀。1944年被征調往昆明、桂林、貴陽、印度等地任美軍譯員。后任《文匯報》記者、編輯。有著作《舊戲新談》、《妝臺雜記》、《過去的足跡》、《珠還記幸》、《榆下說書》、《來燕榭讀書記》、《來燕榭書跋》、《筆禍史談叢》等行世。羅常培(1899—1958),字莘田,著名語言學家。北京市人,滿族。歷任西北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長。1949年后,籌建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并任第一任所長,中國科學院社會科學部委員。一生從事語言教學和研究,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方言調查、音韻學研究。著有《唐五代西北方音》、《漢語音韻學導論》、《語言與文化》等。任繼愈(1916—2009),山東平原人,哲學家、宗教學家。1934年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師從湯用彤和賀麟。曾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學報》編輯、中國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國家圖書館館長。著有《中國哲學發(fā)展史》、《佛教史》、《佛教與東方文化》、《墨子與墨家》等。

圖書目錄

詞學十講
《西游記》漫話
《金瓶梅》人物
《紅樓夢》人物論
紅樓小講
梓翁說園
鄉(xiāng)土中國
我的雜學
魯迅批判
沈從文的文物世界
啟功的書畫世界
中國史學入門
歷代筆記概述
中國古代衣食住行
佛教常識答問
漢化佛教與佛寺
詩境淺說
詩論
詩詞格律概要
詞曲概論
史學要論
史料與史學
史學遺產六講
史籍舉要
孔子的故事
司馬遷
文言津逮
宋詞賞析
經典常談
敦煌學概論
大一統(tǒng)與儒家思想
天道與人文
舊戲新談
語言與文化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
三國史話
墨子與墨家
談美書簡
論雅俗共賞
閑坐說詩經
名篇詞例選說
中國戲劇史講座
三生石上舊精魂——中國古代小說與宗教
橋梁史話
《水滸傳》與中國社會
《紅樓夢》探源
《西游記》與中國古代政治
水泊梁山英雄譜
中國舞蹈史略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