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日本中國學論考
02明清以來關帝信仰在西南少…
03曾公亮年譜
04寧波老外灘史料選編:紀念…
05新出碑志與元代河北研究
06半小時漫畫史記(上)
07東漢時代的政治與社會
08中國兵法名言選編
09其人如天
10觀風:陳舜臣說中國文化與…
宋佩、李軍、張勇
《6元本中華國學百部-大清王朝歷史之謎》搜集了大清王朝整部歷史所流傳、記載…
可購
瞿林東 編
近30年來,中國歷史研究的新氣象,一是在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引導下,呈現(xiàn)多元發(fā)…
王盛恩
《宋代官方史學研究》對宋朝修史機構和修史事項作出了新的更確切的清理與考述…
(美國)Robert F.Berkhofer、Jr 著;邢立…
《超越偉大故事:作為文本和話語的歷史》寫作的想法萌生于學術交流與學科對話…
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 編
《韓國研究論叢(第18輯)》和主要內(nèi)容:韓國與中國是鄰邦,有著數(shù)千年的交往…
周春生
《馬基雅維里思想研究》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就馬基雅維里社會歷史觀中的…
(英)阿諾德
《歷史之源》通過一系列史例,指出了研究歷史和理解歷史的門徑。全書共七章,…
張預,張小穩(wěn) 著
《歷史的心機》十卷,每卷十人,內(nèi)容翔實,以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一百位將…
高愛娣
《中國工人運動史》在作者20年中國工人運動史研究和教學積淀在基礎上,總結和…
(英)伯恩斯,(英)皮卡德 著,張羽佳 譯…
本書選輯了近250年來歷史哲學領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梳理了啟蒙主義、古典歷…
梁啟超
我國傳統(tǒng)史學有重視“考信”的傳統(tǒng)。至清代樸學盛行,學者對于如休搜集材料、…
馮驥才
《符號中國:歷史遺產(chǎn)卷》被列入國家“十一五”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中國文化博…
呂思勉
領導干部讀經(jīng)典。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指出:個體自我的每一次偉大的提高,都…
可讀可購
(德)黑格爾 著;張作成、車仁維 譯
黑格爾的主要著作包括《精神現(xiàn)象學》《邏輯學》《哲學全書》《法哲學原理》《…
黃冕堂
本書收錄了黃冕堂已發(fā)和未發(fā)的部分文稿。全書共分“古史文錄”“學林漫步”和…
徐建平
《清末直隸憲政改革研究》一書系統(tǒng)收集有關史料和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
(德)斯賓格勒
《經(jīng)典通讀(第2輯):西方的沒落》是斯賓格勒的歷史哲學著作,他大膽地提出…
邵鵬
《智者弘愿:湯因比晚年思想研究》試圖對湯因比晚年的思想進行一系統(tǒng)的梳理和…
沙博理
《中國古代猶太人:中國學者研究文集點評》是一部對百年來中國學者在中國古代…
(英國)布倫達·拉爾夫·劉易斯 …
君主制度是人類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漫長而古老的統(tǒng)治形式,全書篇幅不長,卻…
王兆成 編
歷史是過去時,但誰也不能否認歷史與現(xiàn)實及未來的因果關系。大多數(shù)人關注歷史…
韓震
《西方歷史哲學導論》中,“歷史哲學”是指18世紀至20世紀西方哲學中探討歷史…
商逾
《歷史規(guī)律的作用機制》還從性質(zhì)各異的社會制度、不同程度的交往活動和自覺意…
王兆成
《歷史學家茶座(2008第2輯)(總第12輯)》為《茶座》一刊?!稓v史學家茶座…
故宮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編
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至今仍完整地保留著一批清代藏傳佛教殿堂,以及大量…
宋學勤
本書主旨是研究近現(xiàn)代史學中跨學科研究的實踐經(jīng)驗和理論價值。作者主張:歷史…
陳文敏
文字是文明的根據(jù),揭示漢字起源及其早期原理可以更好的理解中華傳統(tǒng)文明,而…
陸貴山 編
《唯物史觀與文藝思潮》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歷史唯物史觀與當代文藝…
蔡鴻生 著
讀史求識,脫俗求真,是陳寅恪先生的遺教。我雖然不敢淡忘,但踐行不得力,成…
張曉宇
《奩中物:宋代在室女財產(chǎn)權之形態(tài)與意義》是在作者博士論文的基礎上改編而成…
楊天宇
《鄭玄三禮注研究》要對鄭玄的《三禮注》作研究,首先必須對《三禮》進行通論…
(美)馬麗加·金芭塔絲
本書是馬麗加·金芭塔絲的遺著,由其助手德克斯特修編完成。全書分為兩大…
王書才 著
《〈昭明文選〉研究發(fā)展史》是一部文選學研究性論著,分為上下兩篇,對隋代至…
《歷史學家茶座》自出版第1輯以來,無論在學界還是在讀者中都引起了強烈反響…
王覺溟
這是幾個曾經(jīng)讓天地變色、令歷史改轍的人,他們的存在使得原本至高無上的君權…
趙林 編
本書為“歷史的啟示與轉(zhuǎn)向”論文集,包括:歷史的歷史性與非歷史性詮釋:一個…
郭院林
本書綜述了劉氏家學的研究現(xiàn)狀,考察了劉氏學人學行,分析劉氏四世之學術變化…
秦寶琦,孟超 著
秘密結社在清代歷史上有著重要的作用與影響。秘密結社最初是清代社會矛盾和滿…
博樂 編
章太炎先生一生作過多次國學演講,也有不止一種的記錄稿行世,其中以其晚年在…
呂思勉 口述;黃永年 編
本書是1942年至1943年,呂思勉先生為青云中學高中二年級學生講授的“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