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馬可波羅行紀
02歷史思維:描繪歷史教育的…
03宋代鄉(xiāng)村經濟與農商社會的…
04大學問·生產關系、社…
05六至九世紀中國政治史
06安妮女王時代的英格蘭:和…
07漢武英雄時代
08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
09二十世紀的歷史學:從科學…
10頃刻興亡:呂思勉講兩晉南…
楊共樂 著
《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系一年兩卷的連續(xù)出版物,是全國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科…
可購
王越
土地利用格局能夠影響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其變化對諸如保障糧食生產、抵御自然災害…
錢穆 著
本書匯集錢穆先生探討中國史學本體、中國歷史精神的精要綱領,是一部探索中國…
焦培民 著
《歷史理論與學術規(guī)范》適用對象為歷史專業(yè)本科生與研究生,是“學術論文寫作…
虞萬里 著
本書匯輯學術名家與學術新秀精心撰寫的論文十九篇,內容涉及經學、禮學、??薄?/p>
楊國強 著
從1860年庚申事變(火燒圓明園)到甲午戰(zhàn)爭清朝一敗涂地,短短數十年,關聯著…
任大援 著
《華裔學志》1935年創(chuàng)立于北京輔仁大學,經歷了中國、日本、美國、德國四個時…
周立剛 著
《舉箸觀史:東周到漢代中原先民食譜研究》以人骨和動物骨骼的穩(wěn)定碳氮同位素…
暫缺作者
該書輯錄了漢代到民國的210多種史籍、碑文和詩歌,共20余萬字。內容包括哀牢…
李文杰 著
清代的政務運作,可體現為文書的流轉過程,而*重要的政務文書題本與奏摺,又…
江沛 編
《南開史學》強調以“南開史學”為主要特色,突出“實學”的研究風格,以社會…
楊寬 著,賈鵬濤 整理
本書為“楊寬著作集”第二輯之一種。主要收集了楊寬先生散落于報刊、雜志的各…
侯亞偉 著
《不同視野下的西安圍城之役研究》利用報刊、文集、日記、回憶錄等多種史料,…
[宋] 蘇軾 著,夏華 等 譯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學*…
[清] 王國維 著,夏華 等 譯
《人間詞話》發(fā)表于1908年,屬于文藝批評類著作。王國維先生運用了傳統的詩話…
陳建華 主編
2019年11月9日,張之洞與廣雅書院(局)暨中國近代文化教育轉型研討會在廣雅…
[唐] 李白 著,夏華 等 譯
李白,字太白,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尊稱為“詩仙”,開啟唐代…
陳文俊
陜西行都司地處明朝的西北邊界,可以說是一個農耕與游牧的結合帶,因此也是一…
[明] 陳繼儒 著,夏華 等 譯
《小窗幽記》與《菜根譚》《圍爐夜話》被世人并稱為中國修身養(yǎng)性的三大奇書?!?/p>
張國剛 著
本書以“大唐氣象”的呈現為旨趣,分別從制度、家庭和社會等領域對唐代歷史和…
郭人民孫順霖補正 著
《戰(zhàn)國策校注系年》一書,是郭人民先生的畢生力作,他用時二十八年(從一九五…
孟志平 著
鄭光祖,約生于蒙古世祖皇帝忽必烈至元初年(公元1264年),卒年不祥。字德輝…
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當代史研究中心 著
《中國當代民間史料集刊22》為“天津某糧管干部工作筆記摘編”三部分“糧油業(yè)…
路玄 編
本書集結了章太炎先生在不同時間、地點、場合所發(fā)表的關于歷史的演說和論述?!?/p>
[美] 南希·J.雅各布斯 著
本書以南非北部的金合歡叢生之地為切入點,圍繞邊境開拓時期、殖民統治時期與…
陳瑩雪,李隆國 著
本書以古代中世紀歐洲原始史料的翻譯匯編為主,以少量研究論文和書評為輔。翻…
[日] 柳田國男 著,[日] 西村真志葉 譯
《桃太郎的誕生》,收錄了圍繞9篇論文及若干小篇。桃太郎是中國80后最熟悉的…
李禹階,常云平 著
《國家與文明第二輯》通過歷史學、考古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研究,對國家與文明…
楊念群 著
本書為當代歷史研究論文集,全面反思與闡釋了西方各種史學思潮在中國史學界的…
[英] 彼得·伯克(Peter Burke) 著
文化史的實踐已經不限于英語世界,它在歐洲大陸、亞洲、南美洲以及世界上的其…
陳樂民 著
《讀史散記》為“陳樂民作品新編”之一種,收入了作者自20世紀80年代至辭世前…
蒙文通 著
本書是著名學者蒙文通的歷史學名著。他引入區(qū)系文化的類型學原理,考察中國上…
馬毓鴻 著
故宮是傳統古老的,她已走過600年,經歷明清兩代的封建社會、走過民國,經歷…
李林
暫缺簡介...
[意] 阿納爾多·莫米利亞諾 著,王晨 …
本書收錄了古典歷史學巨擘莫米利亞諾《古典學研究史論文集》中的13篇文章,對…
李超榮 著
本書是考古工作者自2006年以來,在海南省進行史前考古工作的集中展示。從遺址…
周少川 著
該書從綜觀的視角,揭示了元代史學及其思想在繼承前代史學優(yōu)良傳統,吸取理學…
李欣然
近代擊敗中國的西方,起初引起中國人的反思,是他們的器械精良、武力強大。而…
秦冬發(fā) 著
清代著名金石學家葉昌熾說:“唐宋題名之淵藪,以桂林為甲?!惫鹆帧坝幸怨鸷!?/p>
張廣智 著
史學交流是史學生命力之所在,中外史學交流有其源遠流長的歷史,是不同文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