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消費信貸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這無疑是媒體對此火感興趣的結果。有些人稱這是處心積慮精心策劃的,也有人覺得這不過是又一種時髦罷了。對相關法律和歐盟指令的闡述與討論,不斷把消費信貸的問題推到了公眾面前,使之成為人們茶余飯后津津樂道的話題。《消費信貨史:理論與實踐》認為,消費信貸處在現(xiàn)代生活的核心,但仍然受到多少世紀以來的禁令和羞辱所遺留下的陳腐看法的影響它對社會的動蕩和缺陷應承擔的責任,與其他經濟部門相比,不多也不少。當然,它作為社會融合一體化的要素,作為經濟增長的要素,在社會中可以發(fā)揮它獨特的作用。它的作用有自身的尺度,即恰如其分,符合我們社會發(fā)展的正常步調。原因很簡單,不能恰如其分,消費信貸就會自取滅亡。在家庭預算中,對信貸的利用的確發(fā)生了變化,這就像人口的變化一樣。這些變化無非是證明出現(xiàn)這些變化的國家正在適應現(xiàn)代社會而已。簡言之,消費信貸是衡量社會進步的最佳尺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