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格丹諾夫先生的這本書是我國經濟學著作中出色的作品。它不僅“不是一本多余的”入門書(像作者在序言里所“希望”的那樣),而且確實是這類書中最出色的一本。因此,我們想在本文中使讀者能夠注意到這本書的突出的優(yōu)點,同時也指出幾個小問題,希望再版時最好能修改一下。讀者對經濟問題很感興趣,所以我們想這本有益的書不久就會再版?! 〔ǜ竦ぶZ夫先生的《教程》的主要優(yōu)點,在于這本書論述的問題多而且廣,但是從第一頁到最后一頁,思想是一脈相承的。作者一開始就給政治經濟學下了一個明確的定義:政治經濟學是“從發(fā)展中研究社會生產關系和分配關系的科學”(第3頁)。他在這本書中一直沒有離開這個觀點…但是博學的政治經濟學教授們,對這個觀點卻往往了解得很差,他們往往離開“社會生產關系”而去談論一般的生產,把一大堆內容空洞、與社會科學毫無關系的陳詞濫調和例證塞滿了自己厚厚的教程。編教科書的人往往陷于煩瑣,在下“定義”和分析每個定義的各個特點時精雕細刻,《教程》的作者卻沒有這個通病,這不但沒有影響該書論述的清晰,反而使它顯得非常得體,例如,讀者從該書中可以明確地了解資本這一范疇的社會意義和歷史意義。把政治經濟學看做是研究按歷史發(fā)展著的社會生產結構的科學,這個觀點就是波格丹諾夫先生的《教程》在闡述這一科學時所采取的程序的基礎。作者在開頭簡略地闡述了這門科學的“一般概念”(第1—19頁),在結尾簡略地闡述了“經濟思想史”(第235—290頁),在《(三)經濟發(fā)展的過程》這一篇中,敘述了這門科學的內容。敘述不是教條式的(如大多數教科書那樣),而是按經濟發(fā)展的各個時期依次敘述,也就是依次敘述原始氏族共產主義時期、奴隸制時期、封建主義和行會時期、最后是資本主義時期。政治經濟學正應該這樣來敘述。也許有人會反對說:這樣一來,作者勢必把同一理論問題(譬如貨幣)分在各個不j司時期來敘述,因而難免重復。但是按歷史時期敘述的主要優(yōu)點,完全能彌補這個純粹形式上的缺點。再說這能算一個缺點嗎?重復的地方并不多,而且對初學者是有益的,因為這樣會使初學者更牢固地掌握特別重要的原理。例如,把貨幣的各種不同職能放在經濟發(fā)展的各個不同時期來敘述,就向學習的人清楚地說明,對這些職能的理論分析,不是根據抽象的思辨,而是根據對人類歷史發(fā)展的真實情況的精確研究。這樣,對歷史上特定的各個社會經濟結構所得的概念,就比較完整。要知道,政治經濟學入門書的全部任務,是要使研究這門科學的人對各種不同的社會經濟制度和每一種制度的根本特點有一個基本的概念,是要使領會這本初級入門書的人得到可靠的線索,以便進一步研究這門學科,是要使他懂得現(xiàn)代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問題都同經濟學問題有最直接的關系,從而對這種研究發(fā)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