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養(yǎng)生是近三十年以來日漸興起的風潮之一。尤其是在網絡及電視傳媒的推動下,食療成為不同年齡段人群茶余飯后常常提及的話題。人們寄希望于“食補”,用這種相對藥物更為溫和、自然的方法達到美容、養(yǎng)生或治療疾病的目的。然而由于缺乏相對科學、系統(tǒng)的指導,食補卻常常容易走入極端化的誤區(qū)。食療是利用食物(谷肉果菜)性味方面的特性,有針對性地對某些病癥進行治療或輔助治療,調整陰陽,使之趨于平衡,達到治療疾病和恢復身心健康的目的。食物療法的主要受眾群體是亞健康人群,其次為病人。《食療與保健/普通高等院??茖W素養(yǎng)通識教育“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分為常見食物的基本功用和常見疾病的食療方法兩個模塊,共十章,其中前兩章重點闡述食療的基本概念,并將食物分為五谷雜糧、葉類蔬菜、根莖類蔬菜、菌藻地衣類、豆類蔬菜、水果類、堅果類、蛋奶蜜茶類、畜類、禽類、水產類等,分別詳細進行了介紹。之后在常見疾病的食療方法和保健事項中主要是介紹了傳染病、內科、外科、小兒科、婦科、五官科及美容等方面的食療保健事項。《食療與保健/普通高等院??茖W素養(yǎng)通識教育“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主要是面向在校的大學生,希望能幫助他們進行合理膳食養(yǎng)生,遠離亞健康,從而更好地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