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仕炳,自然科學博士,理學碩士,工學學士。1965年生人,安徽省蕪湖縣人。本科及研究生階段學習地質學與礦物學,獲工學學士與理學碩士學位。1992年開始學習歷史保護科學,1999年5月在德國Justus-LiebigUniversityofGiessen獲德國自然科學博士學位(Dr.rer.nat)。其后在德國、新加坡等國國際公司任職建筑技術經理。2005年5月回國創(chuàng)業(yè)。2007年12月聘任為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建筑系教授,協同建設“歷史建筑保護實驗中心”,主講“材料病理學”、“保護技術”等課程。主要研究領域:歷史建筑及文物的材料及工藝;磚石土木等修繕材料;戶外木結構的保護;傳統(tǒng)與現代石灰技術;建筑防水防潮、遺產保護與應用建筑物理學、應用建筑化學等。在歷史材料修復保護領域有豐碩研究成果與實踐經驗。張鵬,工學博士,建筑學碩士,建筑學學士。1975年生人,山東淄博人。本科及研究生階段在同濟大學建筑系學習,先后獲得建筑學學士和碩士學位。2005年獲同濟大學建筑歷史與理論專業(yè)工學博士學位。2005年以來,在同濟大學任教,專注于歷史建筑保護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現任副教授,負責的課程有“保護技術”和“歷史建筑保護設計”、“歷史環(huán)境實錄”等。近年來負責、參加包括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在內的多項遺產保護類科研課題,主持完成了世博歷史建筑保護與再利用設計、清水灣歷史建筑移位保護等重要工程,獲得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遺產保護獎、上海市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在內的多項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