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考古采訪手記
02霞落桑榆:晚清民國報刊文…
03天津舊石器考古新發(fā)現(xiàn)與研…
04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文獻…
05沈津書話(全四冊)
06萬州瓦子坪
07容城珍藏文物圖鑒
08廣陽城墓地(二 全三冊)…
09何以中國:我從考古現(xiàn)場來…
10考古都挖了點啥(二)
王健華 主編
江蘇宜興紫砂陶器自明代以來,以其深邃的文化品位和人文親和力享譽全球,將中…
可購
屈直敏 著
本文以敦煌寫本類書《勵忠節(jié)鈔》為中心,持之與《帝范》、《臣軌》、《珠玉抄…
楊富學 著
維吾爾族是個善于接納外來文明的民族。他們的祖先——回鶻在歷史上曾信奉過多…
李朝遠 著
本書為青銅器考學步集,對考古有一定幫助。
文昊,劉長明 著
《新疆考古與探險》主要介紹了新疆考古與探險的故事,似一幅打開的歷史與時代…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編
漢魏洛陽故城南郊東漢刑徒墓地,是1964年考古發(fā)掘的重要成果之一。500余座刑…
丁孟 主編
金文的內(nèi)容就其大者而言,可分為以下幾項:1.祭奠父祖,許多器銘僅記父祖日…
王子林 著
紫禁城墻高宮深,珍藏百萬,典籍無數(shù),足資代代承傳研發(fā),各各昭示于眾,故編…
滄州市文物局 編
本卷所收明清之志,因受科舉的影響,書風長時間地框制于館合之風。此卷雖未能…
南京博物院、無錫市博物館、江陰博物館
本書是太湖西北部新石器時代考古報告之一,這一系列的考古發(fā)掘揭示了太湖西北…
邱東聯(lián)
《中國古代銅鏡賞玩(續(xù)編)》由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考古學會會…
宋玲平 著
《晉系墓葬制度研究》運用考古類型學、分類統(tǒng)計與比較方法、二重證據(jù)法以及文…
李零
李零是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專門研究中國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獻。今秋來港,在…
何林 主編
1975年甘肅廣河縣齊家坪墓葬和1976年青海貴南縣尕馬臺墓葬,各出土了一面銅鏡…
段文杰 著
段文杰先生早在1946年就來到敦煌莫高窟,從事敦煌壁畫臨摹和研究工作,是敦煌…
故宮博物 編
俑是用木、土、金屬等材料制成的,專門用于陪葬的人體形象。人之初來,完全遵…
考古雜志社
《探古求原:考古雜志社成立十周年紀念學術文集》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傅嘉儀
閱于西安北郊出土的秦朝的封泥《西北大學學報》很快在一九九七年的第一期上組…
李麗 主編
《考古與文物研究》是在我院文物博物館專業(yè)研究生班所用講義的基礎上編寫而成…
張東
在東漢末年成熟瓷器出現(xiàn)以前,早期的瓷器雖然具備了原材料,高溫窯爐和人工高…
王琪森
豫園商業(yè)旅游區(qū),不公景色旖旎,有華堂翠軒、嘉樹奇石、曲水回廊,盡顯江南名…
王文華
錢幣是五彩繽紛的藝術文化殿堂中的一員,把具有各個歷史時期主要特征的錢幣,…
何富生
《百鏡解讀》先介紹了歷代銅鏡的演變,考證了銅鏡收藏的五個問題,然后重點分…
岳南
1929年,古人類學家裴文中首先在龍骨山猿人洞中發(fā)現(xiàn)了第一顆完整的、距今50萬…
可讀可購
饒宗頣 著
湖北隨縣于一九七八年在曾侯乙墓中出土相當于楚惠卜五十六年(前433年)的編…
彭林 著
本書由作者在清華大學開設全校通選課(國家精品課程)的教材講稿整理而成。全…
孫儒僴 著
《敦煌石窟保護與建筑》是作者退休之后寫的文章,是他工作和生活的經(jīng)歷,主要…
萬依,王樹卿,陸燕貞 主編
宮廷生活,尤其是清代帝后妃嬪們的生活,皇家文獻中一直諱莫如深,因而越發(fā)使…
黃德寬、何琳儀、徐在國
出土文字資料的研究,文字釋讀是最基礎的工作,也是難度較大的工作。這些年來…
郝春文 主編
本書共分成五個板塊,具體內(nèi)容包括:學術綜述、會議介紹、出版信息、其他學術…
樊軍
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亦甘肅成縣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其所在天井山下的魚竅峽和黃…
湖北省博物館
暫缺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考古工作,完全改寫了湖北的歷史,證實這里同樣是中華…
劉緒
《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叢書》是一套學科發(fā)展史和學術研究史叢書。其…
朱其智
《西周銘文篇章指同及其相關語法研究》以引得為階梯,以原材料為基礎,運用篇…
陳玲玲
廣州彩繪瓷是“借胎上彩”,主要為供應外銷而生產(chǎn)的瓷品。在迄今為止近三百年…
故宮博物院 編
故宮、故宮文化與故宮學,是三個相互聯(lián)系的概念。故宮的內(nèi)涵與價值至少包括三…
周劍曙,等 編
五千多年來,中國經(jīng)歷了眾多的朝代,歷朝歷代的政區(qū)名稱和行政區(qū)劃變化很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