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當代視覺藝術的知識特點和人文意義的特征
003 現代美術給藝術概念提出的挑戰(zhàn)
008 “當代美術”概念的詮釋
012 專業(yè)技能性的藝術家和知識分子性的藝術家
017 圖像創(chuàng)作作為知識生產的人文職責
023 視覺藝術的人類學未來
027 知識經濟時代的藝術家的職業(yè)特征和人文職責
035 中國波普藝術論
037 作為國際潮流的波普藝術與中國波普藝術的緣起
056 政治波普:用“藝術的政治”消解“政治的藝術”
070 文化波普:中國當代藝術的價值基點
081 材料與符號:波普藝術的另一維度
089 關注消費文化的中國波普
095 結語:中國波普藝術成就和中國藝術前景
101 消費文化與中國美術的人文精神趨向
103 20 世紀90 年中國美術的人文精神
115 消費、身體與當代藝術
126 走向商業(yè)文化的中國當代藝術
——藝術批評家、《藝術家》主編馬欽忠訪談
135 大眾文化與“卡通一代”的人類學題旨
139 “文化工業(yè)”時代的價值質詢
143 后現代與后殖民時代的中國藝術語境
145 對當代中國美術的后現代主義的清理與批判
160 殖民化背景下的中國美術文化的自覺歷程
167 從“感性之后”看當代藝術的生存論基礎
172 藝術本土化是國際化的基礎
177 20 世紀國際雕塑潮流與中國當代雕塑的邊界拓展
179 20 世紀西方現代雕塑的語言特征
193 關于雕塑與裝置的界標劃分的四個方面
197 中國當代雕塑的生長環(huán)境
203 邊界的移動與思想的聚焦
——當前中國雕塑創(chuàng)作的新走向
209 美術批評理論三題議
211 建立當代中國美術批評學的重要意義
217 當代美術批評方法論的三個原則
224 美術批評的文本構成
235 附錄
237 試論美感的形象思維特質
246 “抽象美”討論簡評
256 論嵇康《聲無哀樂論》的美學思想
267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