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生活時尚旅游華夏覽勝云南旅游地質

云南旅游地質

云南旅游地質

定 價:¥128.00

作 者: 楊世瑜,李波,袁希平 等著
出版社: 冶金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2467012 出版時間: 2014-10-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 580 字數:  

內容簡介

  《云南旅游地質》主要內容包括云南旅游地質特征、旅游地質資源、特色旅游地質景觀、旅游地地質環(huán)境、旅游地質文化、旅游地質資源開發(fā)等,是以云南的旅游地質資源環(huán)境為樣本,以旅游地質理念與方法為思路的學術論著?!对颇下糜蔚刭|》可作為高等院校地質、旅游專業(yè)師生和相關專業(yè)人員的學習參考用書,也可供導游或地質旅游愛好者參考閱讀。

作者簡介

  楊世瑜,男,1941年生,云南麗江人,白族,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在昆明理工大學從事地質科研與教學工作,主要研究礦床地質、構造地質、遙感地質、成礦規(guī)律與成礦預測、旅游地質、環(huán)境地質方面的研究。近十余年來致力于礦床遙感地質(交叉學科)、環(huán)境地質、旅游地質的研究。出版學術專著10部。代表專著:《云南錫礦遙感地質模型》、《礦床遙感地質問題》、《三江并流帶旅游地質資源開發(fā)與環(huán)境保護》、《旅游地質學》、《鄉(xiāng)村生態(tài)旅游理念與發(fā)展模式探索》。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次(1987年),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次,二、三等獎各3次、四等獎2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圖書目錄

1 云南旅游地質特征
1.1 云南旅游地質景觀展布的地質環(huán)境條件
1.2 云南旅游地質景觀的基本特征
1.3 云南特色旅游地質景觀
1.4 云南特色旅游地質景觀系列
1.5 云南特色旅游地質景觀展布特征與區(qū)劃
1.6 云南地質資源旅游資源化
2 旅游地質資源
2.1 云南旅游地質景觀類型與區(qū)劃
2.1.1 云南旅游地質景觀成景環(huán)境
2.1.2 旅游地質景觀類型
2.1.3 云南旅游地質景觀區(qū)劃
2.1.4 云南旅游地質景觀特征
2.2 云南巖溶旅游地質資源特征
2.2.1 巖溶旅游地質資源
2.2.2 云南巖溶旅游地質景觀
2.2.3 云南巖溶景觀的成景地質作用
2.2.4 云南特色巖溶旅游地質景觀
2.2.5 云南巖溶旅游地質景觀系列
2.3 三江并流地質遺跡與旅游地質景觀特色
2.3.1 衛(wèi)星遙感顯現的三江并流影像地質景觀
2.3.2 基于地質遺跡的三江并流旅游地質景觀
2.3.3 三江并流旅游地質景觀特色
2.4 三江并流旅游地質資源類型與區(qū)劃
2.4.1 三江并流帶旅游地質資源類型
2.4.2 三江并流帶旅游地質資源區(qū)劃
2.4.3 三江并流旅游地質單元旅游景觀基本特征
2.5 三江并流旅游地質景觀系列
2.5.1 三江并流新構造運動旅游地質景觀系列
2.5.2 峽谷旅游地質景觀系列
2.5.3 巖溶(泉華)旅游地質景觀系列
2.5.4 三江并流雪山冰川旅游地質景觀系列
2.5.5 三江并流丹霞旅游地質景觀系列
2.5.6 三江并流高原湖泊旅游地質景觀系列
2.5.7 三江并流盆地旅游地質景觀系列
2.5.8 三江并流觀賞石旅游地質景觀系列
2.5.9 三江并流礦床旅游地質景觀系列
2.5.10 三江并流旅游地質文化景觀系列
2.6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保護中的旅游地質問題
2.6.1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地基本特征
2.6.2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中的地質遺跡
2.6.3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中的旅游地質資源
2.6.4 地質資源環(huán)境脆弱性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的環(huán)境隱患
2.6.5 三江并流世界遺產地的地質遺產與旅游地質資源展示
2.7 三江并流帶旅游地質景觀數據挖掘
2.7.1 旅游地質景觀數據挖掘
2.7.2 旅游地質景觀信息
2.7.3 旅游地質景觀數字信息發(fā)掘
2.7.4 三江并流帶旅游地質景觀數據挖掘
2.7.5 三江并流帶旅游地質景觀決策樹分類數據挖掘
2.7.6 三江并流帶旅游地質景觀旅游價值評價
2.7.7 旅游價值評價信息的可視化展示
2.8 麗江市旅游地質資源與人地關系耦合系統(tǒng)
2.8.1 麗江市旅游地質資源系統(tǒng)
2.8.2 麗江市人地關系系統(tǒng)
2.8.3 麗江市旅游地質資源與人地關系復合系統(tǒng)
2.8.4 麗江市基本耦合單元旅游地質資源與人地關系的耦合機制
2.9 滇中林柱狀地質景觀旅游價值
2.9.1 林柱狀旅游地質資源(景觀)的特質性
2.9.2 林柱狀地質景觀的普遍性
2.9.3 滇中林柱狀地質景觀的觀賞性
2.9.4 滇中林柱狀地質景觀的科學性
2.9.5 滇中林柱狀地質景觀的社會性
2.10 云南典型地質遺跡旅游地質景觀遙感影像特征
2.10.1 地質遺跡(旅游地質)景觀遙感影像信息
2.10.2 典型旅游地質景觀類型遙感影像特征
3 特色旅游地質景觀
3.1 云南古老的地質構造單元古陸滇中特色旅游地質景觀
3.1.1 古陸滇中特色旅游地質景觀
3.1.2 滇中林柱狀特色旅游地質景觀
3.2 云南年輕的地質構造/造山帶三江并流旅游地質景觀
3.2.1 三江并流新構造運動旅游地質景觀域
3.2.2 雪山冰川旅游地質景觀系列
3.2.3 峽谷旅游地質景觀系列
3.2.4 新構造運動旅游地質景觀系列
3.2.5 泉華旅游地質景觀系列
3.2.6 高原丹霞旅游地質景觀系列
3.3 云南璀璨的山原水域旅游地質景觀
3.3.1 騰沖火山地熱旅游地質景觀
3.3.2 滇中溫泉旅游地質景觀
3.3.3 滇中湖盆旅游地質景觀
3.3.4 磅礴烏蒙旅游地質景觀
3.3.5 滇東錐狀峰林峰叢旅游地質景觀
3.4 云南秀麗的麗江山地城鎮(zhèn)旅游地質景觀
3.4.1 云南山地城鎮(zhèn)旅游地質景觀
3.4.2 麗江古城江.山.盆層圈結構旅游地質景觀
3.4.3 麗江斷陷盆地菱形網絡結構景觀
3.4.4 麗江古城周邊旅游地質景觀結構
3.4.5 麗江城鎮(zhèn)選址(布局)旅游地質景觀
3.4.6 麗江古城旅游地質文化
3.5 云南久遠的礦產地旅游地質景觀
3.5.1 錫都個舊·個舊錫銅多金屬礦床
3.5.2 大理石王國·大理蒼山大理石礦床
3.5.3 新平大紅山銅鐵礦床
3.6 云南蘊涵寓意的旅游地質文化景觀
3.6.1 三江觀賞石——地域地質事件的佐證
3.6.2 石質文化——石刻石窟石雕石牌坊
3.6.3 沙雕文化
3.6.4 山水文化
3.6.5 地質景觀實景演藝/影視文化
3.6.6 地質遺產文化
3.6.7 盛世銅業(yè)·滇銅文化
4 旅游地地質環(huán)境
4.1 基于資源環(huán)境的云南旅游地景觀結構類型
4.1.1 旅游景觀結構及其基本類型
4.1.2 云南旅游地質景觀結構基本類型
4.1.3 三江并流旅游地質景觀結構
4.1.4 昭通旅游景觀結構
4.1.5 旅游景觀結構研究意義
4.2 麗江旅游地生態(tài)地質環(huán)境演化與脆弱性
4.2.1 麗江生態(tài)地質環(huán)境系統(tǒng)分析
4.2.2 麗江生態(tài)地質環(huán)境演化
4.2.3 麗江生態(tài)地質環(huán)境脆弱性評價
4.3 麗江市地質環(huán)境脆弱性及其對策
4.3.1 麗江地質資源環(huán)境
4.3.2 麗江主要地質環(huán)境問題
4.3.3 多源信息疊加的麗江地質環(huán)境特征
4.3.4 麗江地質環(huán)境脆弱性
4.3.5 麗江市地質環(huán)境脆弱性分區(qū)
4.3.6 麗江地質環(huán)境脆弱性對策
4.4 巖溶石山區(qū)巖溶水有效開發(fā)模式
4.4.1 巖溶石山區(qū)巖溶水
4.4.2 瀘西小江流域地質環(huán)境條件
4.4.3 瀘西小江流域巖溶水循環(huán)及賦存特征
4.4.4 瀘西小江流域巖溶水源地
4.4.5 瀘西小江流域巖溶水有效開發(fā)模式集成
4.5 公路沿線山地環(huán)境地質變化遙感信息
4.5.1 昆磨公路沿線地質環(huán)境
4.5.2 公路沿線山地環(huán)境變化遙感監(jiān)測
4.5.3 環(huán)境地質變化驅動機制與人為驅動作用
4.5.4 地形要素處理及環(huán)境地質脆弱性
4.6 復雜地質環(huán)境山地公路地質病害誘發(fā)機理及對策
4.6.1 公路地質對云南旅游的重要意義
4.6.2 云南公路生態(tài)地質環(huán)境復雜性
4.6.3 公路地質病害
4.6.4 公路地質病害防治技術
4.6.5 公路地質病害對策模式
4.7 山地公路水滲流機制效應及對策
4.7.1 公路對旅游的影響
4.7.2 水對公路的危害
4.7.3 公路建設對地下水環(huán)境的影響
4.7.4 建立公路對地下水滲流的影響模型
4.7.5 公路路基路面降雨入滲機制模型
4.7.6 公路工程保護與水環(huán)境保護的辯證關系
5 旅游地質文化
5.1 旅游地質文化的哲學思想
5.1.1 旅游地質文化的邏輯框架
5.1.2 旅游地質文化的哲學內涵
5.1.3 旅游地質文化的基本構成與客觀表象
5.2 滇西北旅游地質文化概略
5.2.1 滇西北旅游地質文化的地質環(huán)境
5.2.2 基于旅游資源類型屬性的旅游地質文化
5.2.3 郁閉的生存環(huán)境下自成體系的峽谷文化
5.2.4 雪域山原的旅游地質文化
5.2.5 遺產地旅游地質文化效應發(fā)掘
5.3 三江并流帶石文化概略
5.3.1 觀賞石
5.3.2 寶玉石和彩石
5.3.3 觀賞石材
5.3.4 石質文化景觀
5.4 陸良彩色沙林旅游地質與沙文化
5.4.1 陸良彩色沙林成景地質環(huán)境條件
5.4.2 陸良彩色沙林旅游地質景觀特征
5.4.3 陸良彩色沙林成景地質作用
5.4.4 滇中淋蝕型旅游地質景觀賞析/類比
5.4.5 滇中淋蝕型林柱狀旅游地質景觀生命周期
5.4.6 陸良彩色沙林旅游地質文化/沙文化
5.4.7 陸良彩色沙林旅游價值
5.4.8 淋蝕型林柱狀旅游地質景觀旅游地開發(fā)與保護
5.4.9 陸良彩色沙林旅游開發(fā)
5.5 麗江寶山石頭城旅游地質文化
5.5.1 墩臺狀殘山
5.5.2 麗江寶山礫巖
5.5.3 城堡狀古村落
5.5.4 隨巖依石的村落宅居
5.5.5 圍城就勢的層帶梯田
5.5.6 險危脆弱的生態(tài)地質環(huán)境
5.5.7 久遠的璀璨文化
6 旅游地質資源開發(fā)
6.1 地質遺跡與旅游地質景觀影像地質信息標志
6.1.1 地質遺跡地質調查中的地質遺跡/景觀遙感解譯功能
6.1.2 重要地質遺跡/景觀遙感解譯的若干問題
6.1.3 重要地質遺跡(景觀)類型遙感影像地質信息標志
6.2 三江并流帶旅游地質資源開發(fā)的人地關系模式構架
6.2.1 三江并流帶旅游地質資源環(huán)境基本問題
6.2.2 旅游地質資源開發(fā)中人地關系的基本問題
6.2.3 旅游地質資源開發(fā)的人地關系協(xié)調發(fā)展模式構架
6.3 三江并流旅游地質精品開發(fā)構想
6.3.1 三江并流地質景觀旅游價值
6.3.2 三江并流旅游地質資源開發(fā)策略
6.3.3 三江并流旅游地質精品開發(fā)
6.4 云南東南部旅游溫泉時空結構與整合開發(fā)
6.4.1 云南中東部旅游溫泉類型與特征
6.4.2 云南中東部旅游溫泉的空間結構
6.4.3 旅游溫泉評價
6.4.4 云南中東部旅游溫泉的整合開發(fā)策略
6.5 基于資源環(huán)境的昭通旅游資源結構與整合開發(fā)
6.5.1 昭通旅游資源類型及展布特征
6.5.2 昭通旅游資源結構與區(qū)劃
6.5.3 昭通特色旅游資源
6.5.4 昭通旅游資源/景觀整合開發(fā)策略
6.6 構架云南接壤地域特色旅游地質主題游構想
6.6.1 云南特色旅游地質主題游品牌系列構思
6.6.2 云南與鄰國/中南半島特色旅游地質主題游品牌系列構思
6.6.3 中南半島旅游地質資源及與云南合作開發(fā)框架構思
6.7 云南地質資源旅游資源化產業(yè)化概略
6.7.1 地質資源/景觀旅游功能的客觀性
6.7.2 地質資源旅游資源化產業(yè)化的社會效應
6.7.3 旅游地質文化
6.7.4 旅游地人地關系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