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國際法的范疇體系第一節(jié) 哲學上的范疇與國際法的范疇體系一、哲學上的范疇、概念及其作用二、法學和國際法學的范疇體系第二節(jié) 國際法的基本范疇及其特性演變一、國際法的主體論二、國際法的價值論三、國際法的本體論四、國際法的客體論五、國際法的運行論六、國際法的關聯論
第二章 儒家文化、“華夷秩序”與國際法第一節(jié) 儒家文化與法治的異質性一、文化和文明的界定二、儒家文化及其政治和法律特性三、中西“封建”之比較及其法律意涵第二節(jié) 儒家文化和“華夷秩序”的建構一、大陸文化與“華夷秩序”二、“華夷秩序”的雙重解讀:“中國”和“國際”的悖論三、“華夷秩序”的經濟分析:以海禁與朝貢為視角第三節(jié) “華夷秩序”與近代國際法的碰撞一、“華夷秩序”的社會特性及其國際法向度二、封建帝國與近代國際法的碰撞
第三章 人權抑或主權:中國國際法主體論的實踐第一節(jié) 法律主體的界定及其歷史演進一、哲學意義下的主體二、法律意義下的主體第二節(jié) 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與法律主體的界定一、“國家”的詞源分析與組織演進二、儒家文化與國家的構成要素三、封建國家與個人的法律主體性第三節(jié) 國家的主體性與國家主權的演變一、國家對外的法律主體性分析二、國家主權的界定及其雙重屬性第四節(jié) 國際法主體的變革:人權與主權的博弈一、中國有關國際人權保護的實踐二、發(fā)達國家的人權實踐三、人權與主權的博弈:國家主權的相對化
第四章 國際法的價值:中國與國際組織的實踐第一節(jié) 法律的價值體系和國際法價值的演進一、法律的基本價值與法律擬制的主體二、正義的終極性、“不確定性”及其法律功能三、國際法價值的歷史演進邏輯.第二節(jié) 正義原則、國際組織與國際法價值的實踐一、正義的原則體系與組織的多維視角二、組織的開放性與國際法價值的互動與整合第三節(jié) “文明的沖突”與國際法的基本價值一、宗教文明與法律體系二、“上帝之間的戰(zhàn)爭”與國際法的正義與秩序第四節(jié) 儒家文化與國際法價值的實踐和變革一、儒家的價值觀和中國的法律文化二、中國與主要的國際組織三、儒家和諧的現代性轉向與國際法的價值重構
第五章 國際法的本體論:《國際法院規(guī)約》第38條的重視第一節(jié) 法律的本體及其中西法律傳統(tǒng)的比較一、中西哲學的本體論及其比較分析二、法律的本體、概念與淵源第二節(jié) 國際法的本體論和法律淵源一、國際法的特性與本體二、國際法的動態(tài)淵源體系三、國際法淵源的界定第三節(jié) 國際法淵源的法律實踐:《國際法院規(guī)約》第38條的重視一、國際法淵源的新發(fā)展二、中國有關國際法淵源的實踐第四節(jié) 國際法的碎片化一、國際法的碎片化概述二、國際法碎片化的體現和成因三、國際法體系化的現實路徑
第六章 國際法的運行論第一節(jié) 大國政治與國際法的實施一、大國政治與國際法的實證化二、國際法的雙重法理三、大國政治與國際法的執(zhí)行:以《聯合國憲章》為例第二節(jié) 國際爭端解決機制及其司法化一、國際爭端解決機制概述二、和平解決爭端機制的弱點與困境三、國際爭端解決機制的司法化第三節(jié) 中國有關國際法運行的實踐一、儒家文化與國際法的運行機制二、和平崛起的中國與國際法:以美國為參照系三、中國的國際爭端解決傳統(tǒng)及其變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