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規(guī)刑法刑法理論的核心問題

刑法理論的核心問題

刑法理論的核心問題

定 價:¥88.00

作 者: (英)威廉姆·威爾遜 著; 謝望原,羅燦,王波 譯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當代世界學術名著
標 簽: 法律 刑法 總則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00201207 出版時間: 2014-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460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強制性規(guī)則及其執(zhí)行,應當受到道德約束,至少在自由民主的國家如此。國家的道德權威要求,這些道德約束在法律學說中令人信服的有效實現(xiàn)。簡而言之,使個人服從強制性規(guī)則的計劃,必須與刑事正義傳遞的信息相一致。當代刑法理論,過分依靠以明顯矛盾而模糊為特征的刑法學說來運行。這是一種引領我們質疑刑法實現(xiàn)正義之可能性的必然事實可避免的組成部分嗎?或者,正如作者所偏好的那樣,刑事司法乃是正義的成功實現(xiàn)——其中,刑法理論的任務之一,就是設定目標,找出缺陷,不斷努力完善規(guī)范與程序的形式和內容?以此為前提,本書探討了刑法理論若干核心問題,首先闡釋了犯罪化與刑事處罰的道德規(guī)范;繼而檢測了刑事責任的構造,并強調要把犯罪行為之客觀條件與那些使一個人為之承擔責任的特征區(qū)別開來;最后,本書檢測了犯罪未遂與共同犯罪相關問題,并探討了當證明犯罪化與刑事處罰具有正當性沖突時,可能產生的理論上的不協(xié)調。該書以深入淺出的風格闡明了英國刑法理論的現(xiàn)狀,它將受到開始研習高級刑法和刑法理論課程的人士的歡迎,也將受到執(zhí)業(yè)律師、刑法教師和研究者們的歡迎。

作者簡介

  威廉姆·威爾遜(WilliamWilson),英國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刑法學教授、法律系主任(2004-2008)、倫敦大學國際研究生法學部主任、大律師、英國法律委員會顧問、美國《新刑法評論》(原《布法羅刑法評論》)副主編。其主要研究方向為刑法及刑事理論,是當今英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刑法教授之一。其代表作主要有:Central Issues in Criminal Theory, Hart Publishing (2002) ;Criminal Law: Doctrine and Theory 5th edition, 2014;Cases and Materials on Criminal Law (with J Dine, J Gobert) Oxford (2010) ;Criminal LawULIP(2013) ;How Criminal Defences Work? in A Reed and M Bohlander eds. General Defences in Criminal Law Ashgate(2014);等等。

圖書目錄

緒論 1

第一章 違法行為犯罪化 17
第一節(jié) 違法行為犯罪化 18
一、危害性原則 20
二、啟動國家強制 26
三、道德上的不義行為 32
第二節(jié) 道德準則與意思自治的構建 38
第二章 刑罰及其特質 44
第一節(jié) 刑罰是什么? 45
第二節(jié) 正當?shù)男塘P 47
第三節(jié) 作為社會管控手段的刑罰 49
第四節(jié) 作為應得之懲罰的刑罰 56
第五節(jié) 作為信息傳遞的刑罰 63
第六節(jié) 協(xié)調手段與目的 69
第七節(jié) 定位懲罰與刑罰:恢復與報復 74
刑法理論的核心問題 2
第三章 犯罪行為:作為與不作為 81
第一節(jié) 行為要件 82
第二節(jié) 行為與作為 83
第三節(jié) 作為的道德責任 87
第四節(jié) 基于意思自治對不作為犯罪化的反對 97
第五節(jié) 基于合法性原則對不作為犯罪化的反對 101
第六節(jié) 傳遞信息的犯罪行為 106
第四章 犯罪行為:自愿性 109
第一節(jié) 特征化的自愿行為 111
第二節(jié) 自愿性、辯護事由和法院 121
第三節(jié) 真正行為人、政策與道德評價 123
第四節(jié) 真正行為人與控制 126
第五節(jié) 非自愿的不作為 129
第六節(jié) 結論 134
第五章 意圖、動機與應得之懲罰 137
第一節(jié) 導論:犯意與應得之懲罰 137
第二節(jié) 意圖與責任 144
第三節(jié) 作為責任構成要件的意圖 148
第四節(jié) 作為犯罪構成要件的意圖 152

第五節(jié) 意圖的含義 159
第六節(jié) 意圖、動機與學說合理性 167
第六章 因果關系 171
第一節(jié) 導論 171
第二節(jié) 因果關系的理解 173
第三節(jié) 哪些犯罪存在因果關系要求? 176
第四節(jié) 我們如何找到解決因果關系的原則方法? 177
第五節(jié) 確定因果責任 180
一、限制責任主體的范圍 183
二、不作為的因果關系 197
第七章 共犯歸責 205
第一節(jié) 作為代理人的共犯 208
第二節(jié) 作為原因或原動力者的共犯 211
第三節(jié) 派生責任:不協(xié)調與不穩(wěn)定 214
第四節(jié) 從參與中退出 224
第五節(jié) 共犯與因果關系:刑事歸責的合理方法? 230
第八章 未遂罪 237
第一節(jié) 認識未遂罪 238
第二節(jié) 犯罪未遂:心理要素 244
第三節(jié) 未完成的未遂 247
第四節(jié) 自愿放棄 255
第五節(jié) 處罰未遂:危害結果的重要意義 262
第六節(jié) 不可能的未遂 266
第九章 刑事責任的構成 272
第一節(jié) 犯罪行為的構成 272
第二節(jié) 犯罪的構成 277
一、犯罪意圖與犯罪行為 277
二、犯罪與辯護事由 282
三、犯罪行為與歸責 293
四、脅迫與公民行為準則 305
第十章 刑事辯護事由:設定證明正當事由的界限 310
第一節(jié) 脅迫、緊急避險與正當防衛(wèi):基本模式 311
一、反應之必要性 311
二、緊迫性 312
三、相當性 317
第二節(jié) 區(qū)分脅迫、緊急避險與正當防衛(wèi) 321
第三節(jié) 緊急避險與正當防衛(wèi) 324
一、劃定界限 326
二、正當防衛(wèi)的限制 328
三、緊急避險的限制 334
第四節(jié) 證明正當?shù)淖晕冶4妫壕o急避險與脅迫 339
第十一章 為犯罪行為辯解:能力與美德 345
第一節(jié) 導言 345
第二節(jié) 責任的起點 347
第三節(jié) 使刑事辯護事由具體化 350
第四節(jié) 能力說 354
一、自由意志 358
二、劃定界線 360
第五節(jié) 性格說 364
一、性格偏離行為 365
二、對性格的另一審視:有效利用理由 375
第六節(jié) 辯解事由的統(tǒng)一? 379
參考文獻 385
索引 404
譯后記 418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