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頭》小說描寫冀東平原日頭村近半個世紀波詭云譎的巨變,通過金家、權家、汪家、杜家?guī)状隋e綜復雜、纏綿糾結的關系圖譜,鮮活地再現了中國社會轉型時期北方農村斑斕多彩、震撼心魄的生活畫卷。主人公金沐灶的父親為護鐘而亡的不祥序曲,預示著故事的詭秘與神奇。金、權、汪、杜等幾個家族的三代子孫,在利益角逐、靈魂博弈中,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人間活劇。小說深刻反思了農村貧困和苦難的根源,剖析了農民的劣根性,對權力和資本致使人性扭曲、制度不公做了果敢的批判,將當下中國人的精神狀態(tài)、困境和探求做了深度刻畫。小說以古鐘為主線,用十二律結構全篇,并與二十八星宿相銜接,成為全書最大的象征性意象,筑成了宏大高妙、新穎獨特的時空結構。作品生活氣息濃郁,細節(jié)真實豐沛,筆觸扎實靈動,鮮明的現場感與空靈的超越感相結合,在處理歷史、現實與個人的關系方面提供了新鮮的藝術經驗。風格飽滿尖銳、沉郁渾厚、雅正恢宏,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