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編》收魯迅1922年至1935年所作小說8篇。1936年1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列為巴金所編《文學叢刊》第一集第二種。魯迅在《故事新編》序言中說:“這一本很小的集子,從開手寫起到編成,經過的日子卻可以算得很長久了:足足有十三年。第一篇《補天》——原先題作《不周山》——還是一九二二年的冬天寫成的。那時的意見,是想從古代和現(xiàn)代都采取題材,來做短篇小說”。
巴金在他的回憶文章《魯迅先生就是這樣一個人》中詳細介紹了魯迅編輯、寫作《故事新編》的經過:1935年秋,魯迅答應了巴金的約稿,為巴金策劃編輯的《文學叢書》第一集編一本集子。“過兩天他讓黃源同志通知我集子的名字和內容,說還有三四篇文章沒有動筆寫,等寫好就給我送來。這就是他的最后一個小說集子:歷史短篇集《故事新編》?!?br> 《故事新編》中的《理水》、《采薇》、《非攻》、《起死》4篇是魯迅先生在一個月內趕寫出來的,在收入本書前未在報刊上發(fā)表過。
《補天》原題《不周山》,1922年12月1日發(fā)表在北京《晨報副刊·晨報四周年紀念增刊》。后收入《吶喊》初版至十二版。1930年1月《吶喊》第十三次印刷時,魯迅將《不周山》抽出。1935年魯迅在寫給邱遇的信中提到:“《不周山》系自己所刪,第二版上就沒有了,后來編入《故事新編》里,改名《補天》”?!侗荚隆罚?927年1月25日發(fā)表在北京《莽原》半月刊第二卷第二期。魯迅稱這篇小說是“從認真陷入滑稽的開端?!薄惰T劍》,原題為《眉間尺》,1927年4月25日、5月10日發(fā)表在《莽原》半月刊第二卷第八、九期。1932年編入《自選集》時改為現(xiàn)名。魯迅在1936年2月1日寫給黎烈文的信中提到:“《故事新編》真是‘塞責’的東西,除《鑄劍》外,都不免油滑,然而有些文人學士,卻又不免頭痛,此真所謂‘有一利必有一弊’,而又‘有一弊必有一利’也?!薄冻鲫P》1936年1月20日發(fā)表在上海《海燕》月刊第一期。魯迅在《〈出關〉的“關”》一文中指出:“老子的西出函谷,為了孔子的幾句話,并非我的發(fā)見或創(chuàng)造,是三十年前,在東京從太炎先生口頭聽來的,后來他寫在《諸子學略說》中,但我也并不信為一定的事實?!薄独硭?,魯迅日記又作《治水》(1935年11月29日)。
《故事新編》,魯迅生前共印行七版次。本書以1936年5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第七版為底本,校以手稿、初刊、初版等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