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36.00
作 者: | 劉卉青 著 |
出版社: | 中國電影出版社 |
叢編項: | |
標 簽: | 暫缺 |
ISBN: | 9787106041328 | 出版時間: | 2015-03-01 | 包裝: | 平裝 |
開本: | 16開 | 頁數(shù): | 212 | 字數(shù): |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互聯(lián)網作為一種新興媒介開始崛起,它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對于中國電影產業(yè)及電影批評亦影響重大。網絡時代以來,中國電影批評場域眾聲喧嘩,從電影批評的發(fā)表陣地、傳播方式到批評主體的創(chuàng)作觀念、主體意識及批評話語的言說方式、文本形態(tài)等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時代的轉換給中國電影批評帶來了新的研究對象,也同時對電影批評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本書試圖將電影批評的研究置身于網絡時代的技術背景和文化語境之下,從文化藝術思潮的轉型、電影審美方式的變遷以及電影批評范式的演化等總體態(tài)勢中,尋找電影批評的演變蹤跡,進行學理性的分析,并為試圖為電影批評在網絡時代的重新定位,探尋一條可能的發(fā)展道路。
《網絡時代:中國電影批評辨析》共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導論,從宏觀角度闡釋本書的研究緣起、相關學術背景、相關概念的界定,以及研究的范圍、方法和意義;第二部分(第一章),對網絡時代的文化背景及思潮進行總體概括,探究其發(fā)展、轉型趨勢。在這一大的時代背景之下,電影批評的網絡化特征、網絡語言對電影批評話語的影響以及電影批評場域的轉換與變遷成為值得探討的話題;第三部分(第二章),剖析了互聯(lián)網誕生以來,電影審美方式的變遷,以及由此產生的電影批評方式的改變。網絡時代的消費文化語境及感官需求,對于電影視覺化的促進,對于受眾審美趣味的掌控以致對整體電影創(chuàng)作趨向的影響等,成為當下電影批評頗為關注的議題。本章試圖從“影像閱讀與審美生產”,“電影受眾審美需求剖析”,“電影審美生產與電影批評”三個方面,對于電影批評語境的變遷進行深入梳理;第四部分(第三章),主要針對電影批評在網絡時代的癥候,層層深入進行問題剖析。一是話語權的轉移與爭奪,二是批評主體的變遷,三是電影批評的“范式”解讀。電影批評置身于網絡時代的大背景下,大眾化、虛擬化、圖像化及多元價值的重構,使得專業(yè)電影批評引領風潮、一呼百應的地位難以為繼,網絡時代的傳播方式已經改變了對于權威的尊崇,消費價值是否重要成為大眾文化的抉擇標準;第五部分(第四章),對于中國電影批評的前景及發(fā)展趨向進行分析。分別從電影批評的媒體化生存、電影批評的話語重構、新的評價體系(批評標準)的確立等角度進行辨析和展望。試圖在紛繁復雜的時代背景下為電影批評尋找新的模式和路徑,使其堅持適應時代需要和保持藝術批評的內核。最后一部分是結語,對網絡時代電影批評的總體態(tài)勢進行了總結與展望。
劉卉青,女,山東人。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藝術與傳播學院講師。2004-2007年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電影學專業(yè),獲文學碩士學位;2010-2013年就讀于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學專業(yè),獲文學博士學位。中國電影評論學會、中國臺港電影研究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影視教育專業(yè)委員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影理論研究與批評。講授影視編劇、電影大師研究、紀錄片分析、影視批評與寫作、電影思維、藝術概論、基礎寫作等課程。發(fā)表專業(yè)論文20余篇,參與撰寫《世界電影鑒賞辭典》4等著作,主持廣東省哲社科十二五規(guī)劃學科共建項目一項。
導 論/1
一、研究的緣起/2
二、相關研究綜述/3
三、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和方法/9
第一章 網絡時代的文化背景/13
第一節(jié) 網絡時代文化藝術思潮發(fā)展與轉型趨勢/ 14
一、文化藝術思潮概況/15
二、文化轉型趨勢/21
第二節(jié) 電影批評場域的轉換與變遷/28
一、關于場域理論/28
二、電影批評場域自主性脈絡流變/30
三、政治話語VS 經濟主導:
電影批評場域的話語權轉向/ 39
第三節(jié) 電影批評的網絡化特征/ 52
一、網絡語言的興起/53
二、網絡語言與電影批評話語/ 58
第二章 網絡時代的電影審美與電影批評/ 65
第一節(jié) 網絡時代的影像閱讀與審美/ 68
一、“視覺文化”與“圖像敘事/ 影像敘事”/68
二、文字閱讀對于影像閱讀的借勢/70
三、敘事的圖像化/ 71
四、審美的轉向/74
第二節(jié) 網絡時代電影受眾審美需求剖析/79
一、消遣娛樂與宣泄/80
二、窺視欲望的投射與排解/ 83
三、文化與自我身份認同/ 87
第三節(jié) 電影審美生產與批評/ 89
一、場域、身份與電影批評建構/ 90
二、電影藝術批評與審美批評的轉向/ 94
第三章 影像消費語境中電影批評征候分析/ 97
第一節(jié) 話語權的轉移與爭奪/ 98
一、專業(yè)電影批評陣地的堅守與拓展/ 99
二、媒體批評異軍突起/ 104
三、主流意識形態(tài)批評的重建/ 110
第二節(jié) 批評主體的變遷/ 116
一、精神與文化的堅守
——作為知識分子的電影批評家/ 116
二、眾聲喧嘩的普通大眾/ 119
三、“迷影”與 “粉絲”一代的興起/ 122
第三節(jié) 電影批評的“范式”解讀/ 126
一、征候式閱讀/ 127
二、電影批評對電影作品的誤讀/ 130
三、“使用本文”與“詮釋本文”/ 133
第四章 網絡時代中國電影批評的策略/ 139
第一節(jié) 電影批評的媒體化生存/ 141
一、電影批評的電視化生存/ 141
二、電影批評的網絡生存/ 144
三、其他新媒體生存/ 155
第二節(jié) 電影批評的話語重構/ 159
一、宏觀視野話語體系的拓展/ 159
二、個人話語體系脈流的引導/ 161
第三節(jié) 電影批評評價體系(批評標準)的建立/ 182
一、電影批評標準及其價值/ 182
二、電影批評的邊界/ 186
結 語/ 189
參考文獻/ 192
后 記/ 200